○ 岑巩县第一中学 刘金萍
在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阅读是最主要的学习方法之一。但是在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影响,依然存在诸多弊端,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核心素养理念,强调学习任务群,注重整体把握课程衔接和统筹。因此,教师必须要及时更新、优化阅读教学模式,充分借助群文阅读这一新型的阅读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阅读教学重心偏离
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将重点放到相关题目和阅读技巧的讲解上。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并未完全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深意,无法抓住文章的核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致使阅读教学效果不佳。
(二)强调单篇阅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存在两个显著的弊端,一方面,单篇阅读诗常常以文选式的课文为主,教师一篇一篇地教,学生则是一篇一篇的学习。如此一来,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就会受到严重限制,制约了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边缘体,无法积极参与其中。这一被动的阅读学习模式下,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制约了阅读学习效果。
二、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一)明确共性与个性
1.抓住文本共性
以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为例。本单元属于说理类文本,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主要内容是对某些现象、事件表达观点、思想、看法或态度,这是本单元文本的文体共性。借鉴古人的议论艺术,学会逻辑清晰、论证有力地表达自己思想、看法和见解,则是本单元功能和目标共性。 阅读学习本单元文本,要多思考文本的立论方法,注意文本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感受强烈说服力,学习古人质疑问难、探究问题的思考精神,由此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和议论能力,则是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共性。
2.兼顾个性特征
《寡人之于国也》使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典议论结构,运用排比、对偶等多种手法加强气势,以环环相扣的严谨态度论证观点。《劝学》采用“提出论点——分别论证”的结构比较系统地从学习的重要性、态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论述相关问题。《过秦论》谋篇布局巧妙,用观点统率材料,用叙事来议论,全篇采用对比论证,颇有气势。《师说》针砭时弊,采用下定义、作结论、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手法,论证严密,说理透彻,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学习这些文章,要明白其阐释的观点和道理,要学习立论、论证的方法,还要学习结构技巧、语言特色,更要感受严谨的逻辑、强烈的说服力,甚至于一片赤子之心。
(二)选择恰当的阅读议题
在群文阅读模式下,选择恰当的议题尤为重要,直接决定了整个阅读教学的效果。具体来说,在确定群文阅读议题的时候,其角度非常多元化,教师可立足于文本的内容,从时间、人物、景物、时间等方面设置议题,也可以将文本的情感内涵作为出发点,设置出多样的主题,还可以作者为出发点,设置群文阅读的议题。
教师在设置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时候,不仅仅要结合自身以往的教学经验,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对其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所设计的群文阅读议题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设置议题的时候可结合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设计,不断强化学生的阅读认知,同时应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深入的了解,明确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中。
(三)丰富群文组织形式,提升学生兴趣
群文阅读围绕所确定的议题,根据教学目标,精心挑选各种文本来进行阅读教学,其中所选择的文本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在进行群文选择时,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所给的群文组合中进行选择性阅读,也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不同的角度选择文章,加入同一议题的群文组合之中。如此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还可以将课外较好的阅读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这两首词时,我们便可以选择“我心中的李清照”作为议题,以李清照的词作为主要题材,挑选李清照其他的词,让学生进行阅读。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李清照诗词朗诵比赛、歌唱比赛、绘画比赛等,通过不同的形式对李清照诗词进行演绎,在加深学生对于李清照诗词认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总之,群文阅读不仅能够拓展高中生的阅读范围,优化高中生的阅读质量,还能够使他们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感悟,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地提升自身群文阅读教学的认知与能力,创新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阅读的深度与广度,最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