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17日

锦屏县:

以文化聚民心 赋能乡村振兴

本报讯 (通讯员 龙见松) 近年来,锦屏县立足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党建引领,以诚信文化为特色,大力实施乡村文化振兴“铸魂工程”,让“生态、法治、诚信、和谐”等传统文化精神潜移默化地引导村民在思想上崇德向善,在行动上开拓进取,真正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以优秀文化启智润心,将文化“送上门”。为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的业余生活习惯,弘扬文明新风尚,锦屏县逐年加大对农村的文化投入,积极开展“百姓舞台”“送戏曲进乡村”“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系列文化活动,年活动场次达70余场次,举办各类群众文化辅导班10余期,免费辅导文艺爱好者数千人。同时,紧扣时代发展,创作了一批符合时代特点、体现本土特色、反映县域经济建设成果的文艺精品,如《锦屏文书》《水路三千里·木商六百年》《林王的故事》《清江河畔·绣女情》《脸花花·龙尾巴》等文艺作品,全面展示移风易俗、村规村约、文明乡风、传统民俗等,让广大村民潜移默化感受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木商文化、军屯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村民休闲文化生活,将文化食粮送到百姓“家门口”,将文化振兴融入广大群众日常生活。

以优秀文化蓄势赋能,让文明“扎深根”。通过吸取锦屏文书“契约精神”的精华,集聚传统家风家训,以好家风好家训促进好乡风好民风,持续将移风易俗和新时代文明风尚融入乡村振兴,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教育、移风易俗、环境卫生整治等内容纳入其中,实现乡风文明的“有形化”。创新探索实施了党组织领导下的“四会三榜”“传统文化治理”等乡村治理新模式,加大对农村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使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成为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对标尺”。同时,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激励引导广大群众对标先进、自觉看齐、共倡新风,激发文明乡风内生动力。目前,全县涌现了平略镇平敖村、隆里乡华寨村、河口乡文斗村、三江镇令冲村等10余个以乡风文明完善治理机制与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典型示范村。

以优秀文化育人,让乡风“永传承”。抓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基层治理体制接轨,向文明治理要动力。从过去的编家谱、建祠堂过渡到现在的编制村志、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乡愁馆、亮家风家训牌等,使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让乡村留得住乡韵、记得住乡愁。同时,发挥传统文化在乡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提振农民的精气神,促成农民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目前,全县共有文斗、隆里所、瑶白、茅坪、瓮寨、腊洞、韶霭、新化寨、魁胆、圭叶、平敖 11个村寨被国家住建部评选为“中国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保存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是锦屏“乡愁”文化的缩影,也是以文化育人,鼓舞广大群众昂扬奋进、砥砺前行的强大正能量。

--> 2022-07-17 锦屏县: 1 1 黔东南日报 c193223.html 1 以文化聚民心 赋能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