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潘思璇) 凯里市大风洞镇辖17个行政村111个村民小组。今年以来,该镇努力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筑牢乡村振兴战略根基。
大风洞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聚焦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以小切口,做大文章,依据《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乡村清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乡村清洁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开展检查、评比,采取表扬、通报、曝光、黄牌警示等方式促进乡村清洁责任的落实。”创立了《大风洞镇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周曝光工作制度(试行)》《大风洞镇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晒比评述”工作制度 (试行)》《大风洞镇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奖惩制度(试行)》三项机制,让《条例》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
周曝光。发现问题不遮掩、不回避,以现场暗访督查查看为主,不走过场、不讲情面、真抓实干,对发现的环境卫生问题随即摄像、拍照。在每周镇干部例会上,用播放视频的方式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暗访以及限期整改情况予以通报曝光,达到“主动整改、积极整改、长期坚持”的目的。
月考核。按照“分类考核、限期汇总、统一排名”的办法,量身定制评比细则,成立“晒比评述”领导小组,围绕农村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河道沟塘整治、农业废弃物整治、村容村貌整治、绿化美化提升工作,每月对环境卫生的实际效果和环卫设施维护实行集中抽查考核。
季奖惩。根据凯里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求,由镇党委政府筹措资金,设立大风洞镇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奖补基金,实行季度奖补。被镇督查组通报两次以上并未及时整改的,该季度考核直接挂末。对每季度排名后三位的行政村,要在全镇干部例会上作表态发言。年度内,对两次以上(含两次)排名后三位的行政村,村干一律取消年度考核评优资格。
据悉,自今年4月份试行以来,大风洞镇组织了10期曝光视频,通过公开评判、量化评分、季度评比,乡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保洁意识得到明显增强,乡风文明程度得到极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