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三棵树中学 顾 德
在从事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深感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农村初中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在社会阅历、课外阅读、语言表达、思想认识等方面无法与城市学生比。由于写作素材贫乏,写作视野狭窄,不少农村初中学生写作水平低下。那么,如何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现根据笔者在农村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目前,许多中学生把作文当成一种负担,一叫写作文就叫苦不迭,唉声叹气,重要原因之一是作文缺乏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写作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多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正面激励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自尊心,他们渴望自己学业有成,渴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老师的喜欢。因此,笔者在批改作文时,尽量挖掘作文中的成功之处,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他写评语,指出好在何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有进步,内心充满了喜悦,有上进心,有求知欲。讲评作文时,尽量注意不伤学生的自尊,不点名批评,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就产生了兴趣。反之,如果老师对学生的作文只是简单的几句评语,而且评语全是缺点,评分也很吝啬,常常给一个60分不及格。试问,学生写作兴趣从何而来呢?
(二)采用激励措施,激发写作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的兴趣。”欣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常常把写得好的文章当成范文念,或附上评语粘贴在后面的黑板上或学习园地上,让大家一起欣赏,或者晒到班上微信群里进行表扬鼓励。这样学生写作兴趣渐渐浓厚了。
二、在课文中找题材,在模仿中进步
模仿写作是把间接经验化为直接经验的重要手段。古今许多作家就有过模仿,因此,“仿中求新”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对于教学资源比较缺乏,生活阅历简单,见识面比较狭窄的农村中学生来说,就是从模仿教材开始写作的。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母亲》等作品,都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贴切的。写的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但是就在这些小事情的里面,却蕴含着很深的生活哲理和人生的意义。从内容上可以让学生懂得要在平时的生活小事中发掘出深刻的意义内涵。
三、扩大阅读量,积累材料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之所以感到作文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生平时积累的素材太少,词语也不够丰富,写起文章来必然内容空洞,语言贫乏。针对这一实际,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多读一些相关的课外书,以便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其次,还要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每个星期完成两篇读书笔记,把自己看了文章之后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感受写下来,这样做不仅改变了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缺乏的局面,而且增大了阅读量,激发了学生自发读书,写作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每个星期不得少于1000字
按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的要求,每学期有六次大作文,笔者认为光靠写这六次作文,是很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那么补充课堂作文较好的形式就是写日记、周记,要认真指导并教育学生持之以恒。很多学生开始时不知道写什么,每天对着日记本发呆。在那绞尽脑汁,胡编乱造,写得没有真情。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停。”所以说,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笔者指导他们平时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到生活当中去找素材。如在上学途中看到了什么,在校园内发生了什么事,我们班有什么事,我们的身边每天都有故事,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记下来,这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有时我们班级或学校有什么新闻了,笔者在课上让部分同学先口头表述,大家评论,然后集体写,再比谁写得好。让同学们明白我们的作文素材就应该在生活当中去找,平时也就应该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长期训练,学生就不会觉得作文高不可攀。
五、鼓励学生多修改
俗话说:“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好的文章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和修改而成的。古往今来,精于修改文章的人是不乏其例的。我们初中生平常写一篇作文,如果一遍写就,不认真修改,肯定会结构不完美、条理不清、语言混乱、词不达意,甚至不知所云。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写好作文后自己至少要读三遍。这样病句,错字,别字就会少了一些。同时还要求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一个人读几个人听。一个人的作文,其他同学看后指出病句、错字,提出修改的意见。这样大部分同学的作文中基本上不出现病句,错字了。同时还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总结完后,自己在作文本上认真修改老师批改后指出的缺点、错误,具体的方法可以是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修改,也可以请老师作解答,老师着重解决不爱提问,性格内向或害怕提问的学生存在的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争取找到更好的方法。笔者想只要我们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农村的作文教学一定会走出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