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17日

发挥肢体语言在小学低年级学段的教学效果

○ 凯里市岔河小学 王文忠

识字教学是小学独具特色的教学,在小学阶段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运用身体动作、眼神交流、面部表情等肢体语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力,调控学生的持久注意力,让识字教学事半功倍。

当今世界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界,是一个网络瞬息时代,而这些发展涉及人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充斥着信息主体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便利服务同时也带来了不利的一面。当知识获取的方式很容易,获取速度极快时,人们就变得缺乏思考和表达。

许多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破坏了他们的认知过程,阻碍了他们的独立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加之许多家长对于学生痴迷手机网络世界听之任之,这使得一些学生缺乏认真学习的动力,逐渐养成了拖延、懒散、随意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停学不停课的在线学习,大多数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同时,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明显下降。学生都在忘我地刷视频,导致课堂各方面学习能力下降。这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和厌学,情绪失控,脾气暴躁的状态。而今在国家非常重视语文和体育的今天,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何从何去,是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最棘手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上有必要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应用肢体语言学习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模式。这样的设计会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也会为课堂增添无穷的乐趣,而且还会调动课堂上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现在就如何在《小学语文低年级学段肢体语言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方法》具体总结如下:

一、肢体语言能建立师生平等关系,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信心

师生在课堂上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能体现教师滑稽幽默和和蔼可亲,学生遇到想表达关键字词句时使用则显得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师生以这样方式在课堂上出场,会让课堂氛围更加融洽、活跃。这样在课堂上适当地使用肢体语言使学习氛围更浓厚,拉近老师和孩子、孩子与孩子间的友谊关系。许多教师在语文的教育实践中,往往注重课堂口语表达,则显得言简意赅,黔驴技穷。这样的课堂,师生互动方式就少了。而在大多数成人的眼里认为,学生学到的知识只要说出来写出就行就会,如果不会说不会写,则认为学生学不到知识。但对于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各种知识储备少,对语言结构的认知不足,想表达一个知识点往往显得非常吃力。这就造成低年级学生在知识表达方面显得才尽词穷,结果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提高,反而因为学习无趣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也不敢举手参与学习。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学习的心智。例如,笔者在秋季开学初上一年级语文上册《天地人》这一课时,就鼓励学生在课堂采用课肢体语言来表达“天”“人”生字,既培养了一年级孩子对所学生字的认知感,也感受到了中华古人造字的来源和汉字美,还建立起了孩子们对语文知识学习欲望和自信心,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身体部位协作能力,促进了孩子们的身心协调发展。通过对课程与肢体语言的加工与整合,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更乐于参到教师预定达成的学习内容中来,完成了课堂上的教学目标。

二、肢体语言对语文课堂效果是立竿见影

课堂上肢体语言活动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加深对所学知识认知过程。我们知道肢体语言是一种较为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必要活动,是孩子们愿意展现天性特有的一种富有兴趣的学习方式。肢体语言对于低年级农村留守未成年人不善于口头表达来说是教师针对一群特殊的群体有意创设一种有益增强学习信心的教学方法,是让在小学生身心正处在对世界有一定认知水平基础上,引导他们对所学知识采取由会一种方式表达进入到另一种方式表达,从而极大地激发孩子们上课的求知欲和展现力,达到配合的教学效果。

三、肢体语言有利于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有时候,课堂上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学习内容觉得困难就失去了兴趣。这时候,如果教师会调控课堂,发挥用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则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孩子们乐于参与,自我展现,使用肢体语言会让孩子们充满童趣和乐趣。例如,在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笔者设计了课堂作业是“我也来当小李白”,把学生分成三个队来比赛,看哪个队的学生演得好,每队一个学生读诗句,一个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整个过程让孩子们多部位都得到发挥,潜移默化地将课本知识转化为个人技能。这样的表达方式,让学生自然而然领会了诗意。这样的课堂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因为他们变成了课堂的主人。

四、肢体语言能培养孩子们对课堂热爱情感和对知识文化的储备能力

坚持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不断地变化着表达方式,孩子们则以对教师的教学课堂爱之又爱,课堂情结就越深切。通过课堂实践证明,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能激发师生对学习内容储备能力。自从去年在笔者的语文课堂上运用肢体语言,就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孩子们形成乐思善学,学习积极性很高,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快乐和满足。这对于学生来说除了语言学习和语文学习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积累,尤其是在语言学习初期开发了学习的另一种方式,可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语文课上课的铃声响起,孩子们用焦急的眼神等待老师上课,这对于语文一线上课的老师来说,这莫大欢喜呢。

在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采用下面的建议:

1.声情并用,吸引学生爱老师爱语文课堂。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师考虑到学生眼里的老师善意,是学生的大朋友,要学会放弃紧张严肃的面孔,拉近师生的课堂关系。掌握好肢体语言,巧妙利用各种肢体语言,打造语文教师特有的教学魅力,在做好低年级学生适应小学、适应课堂、适应老师,使孩子们喜欢上老师的前提下,更喜欢老师上的语文课,成就教学的终极目的。

2.打造学习氛围,乐于参与。采用有声情并茂的肢体语言运用到课文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方法,先让学生动起来,围绕所学的知识点,再结合课中的具体教学,使学生对学的新知识点不再是教师“填鸭式”灌输,而是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3.变化多,做演员。儿童的天性就是喜欢展现自我。作为教育的主体,我们老师怎不善于发现和利用儿童的这一天性呢?更何况是课堂中肢体语言的运用呢?

4.抓时机,巧运用,会变换。语文知识丰富多彩,信息量大,对于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不善于表达农村学生来说,这是语文教师教学必须的突破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在课前做好备课,既备好学生,也要备好教材,更要备好肢体语言的技能,抓住时机,巧妙地穿插整过程中,准会让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课堂大放异彩。

课堂中的肢体语言巧妙地运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它是课堂中的“调节剂”,是打开孩子智慧一扇门通向另一扇门的金钥匙。如何将肢体语言融入课堂中,使肢体语言与课程教学知识点得到有效整合,是当前低学段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 2022-07-17 1 1 黔东南日报 c193251.html 1 发挥肢体语言在小学低年级学段的教学效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