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18日

初中美术教育数字化教学的浅要剖析

○ 从江县第三民族中学 陆锦凤

美术教育在数字时代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随着“互联网+”发展迅速,美术教育借助新媒介将优质的数字教学资源呈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初中美术教育的发展与进步。笔者以初中美术教育为实例,从数字教学的优越性出发,对初中美术教育资源的实施和应用进行浅要剖析。

一、数字化教学的特点

数字教学以传统的技术为根本,借助“互联网+”,以手机网络为载体,让单一的教育方式得以突破,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板书形式难以直观形象地描述美术教学中的知识,数字化教学能让美术教材“活”起来,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手机和网络进行美术教学,让美术课堂可玩性增强,提升学生课堂兴趣。

(二)仿真性

美术课本尽管有大量的图画和精美的印制,但静止的画面很难让学生切身感受其魅力。例如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这一课,老师利用 VR技术将学生置身到北京故宫博物院模拟场景里,深度体验中国建筑布局、结构和意义。

(三)交互性

网络互动是数字化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互动的数码教室可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了视觉、听觉、触觉三者的交互,从而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多变的色彩》的课堂上,学生可上台在交互板上随意地把色彩环拼起来,感受到颜色对人的心理作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绪经验和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数字资源建设的策略

实现艺术教育的数字化,需要海量的教育资源,构建教育资源要以网络媒体为依托,以多种形式进行,为实现数字教育的全方位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破整为零,突出重点

教师要打破传统快节奏的满堂灌,将教学目标碎片化,并以碎片化知识点为基础,制作图片、视频等形式的课程资源。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制作难度,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授篆刻知识时,可将篆法、章法和刀法三要素知识分开,并制作对应的短视频或图片资源,加深学生对“方寸之间的艺术”的理解。但知识的碎片化,不意味着能力的松散式培养,教师需要以知识积木化为目标,加强知识内容之间的衔接,完善课程结构。

(二)知识体系化,凸显特色

初中生正处在认知与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形势教育背景下,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逐步建立起中学艺术专业的知识库。知识库系统建设不仅仅是基于基础而教科书则要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并与当地的人文特质相融合。例如《传统纹样》一课,老师可增添黔东南州侗族和苗族服饰刺绣的纹样图案供学生了解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特点。

(三)形式多样化

课件制作上可充分运用音频、视频、VR等数字媒体。如在课件制作上设置拼图游戏、作业倒计时、利用手机把现实人物与课堂内容实时转换交叠等。

三、美术教学中的数字化应用

(一)合理采取微课形式

微课是近年来发展较为完善的一种数码教学资源。它是以教学内容的某个知识点教学为目的,利用智能型的终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课时短、学习场地灵活、制作难度低。疫情期间众多学校和教育平台都推出微课供学生在家自主学习。

(二)自媒体

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每个人都能做网络传播员,从而加快了传播信息的速度。某音、某手、微博、公众号等平台的顺利运作,为学生足不出户学美术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现在,很多老师利用网络平台发布知识、课件、视频、图片等信息,为学生和家服务。

四、结束语

教育部发布的相关计划,开启了教育信息化的新时代,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是首要任务,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发展互联网教育新模式是当下教育者需要关注的热点。美术专业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文化素质教育,还要对其进行美学能力的培训。当前我国中学艺术教学的数字化发展,首先应加强教师计算机专业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数码资源开发水平,以信息化为支撑,构建数字教学资源。其次是从艺术专业入手,提高艺术师资素质,让美术教学在数字化新形势下“术”更精,“意”更深。

--> 2022-07-18 1 1 黔东南日报 c193291.html 1 初中美术教育数字化教学的浅要剖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