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山县永乐完全小学 刘 美
一、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小、所认知的事务少,因此他们对社会上的所有新鲜事情都抱有高度的热情和极强的好奇心,十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这就使得在展开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他们的这一特点,立足课堂内容展开情景教学,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动画、视频、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再现课本内容,通过直观的方式展现原本较为枯燥的课堂内容,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目的,在积极性和好奇心的驱使下,更好地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使得他们更好地接受语文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的学习时,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告诉学生植树的乐趣和好处。在此基础上,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植树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告知学生一些关于植树的小窍门,如挖的坑至少是树苗根部宽度的两倍等等,使得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植树的快乐,从而使得他们在课文的学习时,更容易带入自身情感、引起更多的情感共鸣,最终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课堂内容学习开展的目的。
再者,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还应该紧扣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保留传统课堂教学优点的基础上,摒弃传统教学的缺点,避免“填鸭式”教学;同时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开始新的内容的学习之前,有针对性地检查学生上一堂课的复习情况和新内容的预习情况,通过预习和复习的检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创建,使得他们在良好的思维导图框架中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达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学习的目的。
举例而言,在《守株待兔》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短片供学生观看,当看完之后,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地建立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建立中,阐明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得学生更好地从全局把握,通过整体框架的构建,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学习内容,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重点难点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还应该重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在小组学习中,引导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达到取长补短、教学相长的目的。之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重视小组学习教学模式的开展,是因为小学生思维发散程度高、具有较强的自我表达能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利用他们的这种能力,那么将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促进语文教学工作更好展开。
三、利用教学反思,及时巩固所学
最后,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还应该及时地展开教学反思,通过有效的总结和反思,一方面及时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也在另一方面起到促进教学更好地展开的作用。举例而言,在学习《晏子使楚》一文时,相比于其他教学素材,本文难度较大、新的知识点较多,在教学的开展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教学的难度,也可以明显的感知学生学习的困难。但是如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解决掉学生未曾见过的生词意思,那么在学习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因为生词带给他们学习的羁绊。再者,通过教师关于教学方式的总结和及时的反思,他们可以在其他类似课文的教学中很好地避免因为生词的存在给教学带来的困难,从而可以使得他们更加流利地开展相关教学。例如,在学完《草船借箭》后,如果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那么在《三国演义》的教学时,学生就可以较为轻松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从而使得学生在相对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文章素材的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针对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只有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做好了相关的教学准备工作,通过在工作的开展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教学内容的开展,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得他们积极、主动地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最终达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