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20日

谈谈中学生收集作文材料的几个途径

○ 锦屏县三江中学 李培超

在作文课上,老师们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学生“一看题目就摇头,摊开稿纸咬笔头,苦思冥想皱眉头,很久都难下笔”。学生常会觉得无话可说,作文缺少实例,作文显得空洞乏味。有的学生即使确定了新颖的题目,有了深刻的主题,但写出来的作文也多半是“旧瓶装新酒”,内容空洞,根本就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还有一类学生明明心里有许多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却不用,只是一味地牵强附会,讲空话、讲假话,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缺少爱心和同情心,以致作文中出现了无情、矫情,甚至假情的现象。

如何让学生写作文时,材料能够信手拈来,做到“下笔如有神”呢?学生根本没有机会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去积累素材,怎么办?学生在写作中为什么不愿意用真情实感的材料?

要想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作文材料方面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以“生活”为本,积累素材

《荀子·劝学》篇中指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积累、整合与探究,都要边积累,边记录”。所以,学生要在生活中积累素材。高中生两点一线的生活或沉迷于智能手机,与社会的接触少,缺少了社会实践活动,也缺少了在生活中积累素材的过程。可见,只有生活的“积累”才能解决“无米之炊”的困境。

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我们也知道,真正影响学生思想的是他们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而不是教师灌输给他们的观念和评价。但事实是,许多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不是引导学生从鲜活的感性材料出发,从中引出文章的观点,而更多的是从已经有的观点出发,找一些事例来证明它。这种忽视生活、忽视学生的感受、没有对生活进行分析、没有融入个人情感的做法,是写不好作文的。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让学生以“生活为本”,积累素材。老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让学生领悟作文与生活的关系,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著名语文教育家李镇西的作文教学就力主“生活化”,他在教学生作文时所用的训练材料,都尽可能来自学生生活。他说:“每一名同学的生活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每一名同学的心灵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他写出来的东西就应该是自己心灵的轨迹和生活的镜子。”

二、要以“教材”为本,“深挖”教材

学校活动太少,学生之间往来减少,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受到压抑,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体验生活;学生缺乏生活乐趣,没有兴趣去反映自己的生活、赞美我们的时代;没有时间去做大量积累、背诵的工作。由于生活阅历较浅、阅读面狭窄、积累背诵的材料有限等原因,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时感觉无话可说,缺少相应的素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其实,我们教师不妨带学生走一条找“来”的捷径,从学生的教材入手,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挖“金矿”。我们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本身就是非常鲜活的写作实例,如《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探界者”钟扬》等文章,无一不显示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关注,无一不是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真实记录、生动描写和深刻感悟,无一不充满着灵气和活力,可以说是学生作文的绝好范例。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几十篇文言文,学生学好了、读通了、领会了,他们的作文“金库”也就有不少宝藏了。有些文章,本身就是在说理,像荀子的《劝学》、苏洵的《六国论》、韩愈的《师说》等,既是好文,也是好例。写文章时可以“挖写法”,如仿照荀子把“锲而不舍”与“锲而舍之”做对照的论证方法,来证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观点。这些内容,有的本身就是作文的好材料,因为我们现在的作文论题仍大多是评说思想作风、方法道理的,前人的文章可以借鉴,并可以给我们以新的启发。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充分指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活学活用,下足“深挖”教材的工夫,指导学生使用课本上的素材,这样就能部分地解决学生没有时间去体验生活,更没有时间去进行课外积累的矛盾,让学生在学会阅读的同时,顺便积累素材,轻松地写好一篇作文。

三、要以“人”为本,“选择”材料

学生无话可说的另一种情况是有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达能力尚可,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而写起作文来却苦于无从下手,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才是老师所认可的。这除了书面表达能力欠缺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文中的顾忌太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学生一开始学写作常常会被告知:“事件要有意义,观点要正确”,作文材料要选择精神追求的内容,而不是物质追求的东西;要选择积极昂扬的内容,不能写消极的东西;要选择那些光明的、积极的内容,必须升华,必须正能量,不能写阴暗面等等。慢慢地,学生就再也不敢选择能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内容来写了。

新课程标准要求:“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因此,作文教学应该在原有过多关注写作知识、写作方法的情况下,做人“以人为本,为人而文”的理念。让作文成为生命运动的一部分,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张扬个性、表达感情、关注自我的途径;让写作成为超越物质、提升自我、走人人生美丽璀璨的精神世界的途径。促使作文教学跳出现有模式,使学生的主权性得以真正发挥,真正做到自主性写作、个性化写作。学生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真情、深情、纯情、至情付诸写作对象,作文才能情深意切,字字动心。

要在材料上下足“选择”的工夫,材料选择恰当,有利于语言表达,有利于谋篇布局,更有利于表现文章中心。总之,选材优劣直接影响作文得分。

总而言之,材料积累得多,又运用得恰到好处,就可将作文的“散兵游勇”统一在一面旗帜之下。学生只有将所学、所见、所识结合起来,才能写出“出人头地”的作文。

--> 2022-07-20 1 1 黔东南日报 c193510.html 1 谈谈中学生收集作文材料的几个途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