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屏中学 杨贤镜
近年来,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堂改革中,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已放在改革目标的突出位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儿童、青少年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是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也指出,“高中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拓思路……”因此,高中化学教学改革过程中,要联系生活、社会以及学生的经历,努力做到课程生活化、实用化和社会化,充实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一、当前高中化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高中化学课程进一步深化改革,化学生活化教学问题也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可,主要表示在公开课上出现大量的化学教学生活化的优秀教案,但从笔者对贵州地区多所学校日常课堂调研发现,在化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层面上还是比较薄弱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建立化学知识结构而忽视与生活联系。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学生化学知识结构的基础,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而忽视将知识点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致使不少学生只会背诵,没法把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
第二,容易忽视解决化学问题的生活情景。受到高考的影响,多数老师会把一些高考知识点进行分析,把各种类型的习题归纳起来。从而组题、练题,搞题海战术,偏离了教学应当让学生从理解化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两大出发点去分析问题,遇到化学问题只会套题型,把化学和生活分离。
第三,只重学生对实验原理及其现象的记忆,缺乏实验体验。注重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受化学,联系生活解决与化学相关的一些相对简单的化学应用问题几乎成了当前化学学科改革的偏识。但实际中,一些老师在实验课上为节省时间,只有老师演示实验,或者直接讲述实验,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很难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与动手能力,更没法谈关于实验能力的迁移了。
二、生活化探究教学的意义
1.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生活化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运用一些生活化素材,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对生活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掌握书本知识,实现学科知识的落实。
2.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生活化探究教学,学生在生活化的探究中学习知识,自主思考探究。层层释疑、步步启发,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三、生活化探究教学的原则
1.生活化原则:在问题情境设置时,首先要体现生活化原则。如“物质的量”教学是个难点,笔者上课时,就教室里的纯净水创设情景,请学生想方法计算一下这些纯净水所含的分子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考,使学生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学习乙醇的性质时,用生活中人们所熟知的“酒为什么是陈的香?”和“炖鱼的时候为什么要加少量的料酒和醋?”等。
2.开放性原则:在生活化探究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问题的答案也具有开放性。
3.协作原则:在生活化探究教学程中,一方面,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学生共同协作,探究问题,形成对知识的体验;另一方面,师生协作,由教师设置生活化情境,学生在探究形成初步知识后,教师对所探究结论进行点评、补充和升华。在学生和学生、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协作中,师生共同进步,进一步提高教学与学习的效率。
4.创新原则:在生活化问题的设置和探究过程中,不仅要体现生活要素,而且还要提炼生活素材,注重所提问题、学生探究方式和思维方式、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有所创新。
四、生活化探究教学的基本流程
1.唤醒生活体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搭起书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对生活与知识的密切联系有所感知,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去理解书本知识,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问题情境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创设的问题情境一般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3.进行科学探究: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成功与失败,体验其中的乐趣。
4.学会参与生活: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生活化探究教学,对源于生活的问题探究得出结论后,最终要回归生活,运用于生活,提高参与生活的能力。
总之,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课堂是向未知方面挺进的旅程;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高中化学生活化探究教学需要不断摸索和实践,将逐步走向深入和完善。
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随着化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探讨的不断深入,未来高中化学教学一定会上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