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往洞镇中心幼儿园 吴国兰
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改变,不免有些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幼儿。对幼儿进行环保、勤俭教育应该作为当前幼儿教育的一个重点课题。
因此我们需要“有准备废物利用”的环境,也就是说按照幼儿的需要来充分准备和构建,使幼儿在这种“有准备废物利用”的环境中培养环保、勤俭意识。
一、生活中废旧材料的提供
在生活体验教学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多种工具和材料的基础上,尤其重视一些废旧物品的提供,如小班音乐教学活动“大雨小雨”中,将可乐罐里面放入不同的豆类代替金属沙球进行演奏,用塑料袋模仿风声、雨声,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打击乐器,来表现歌曲的强弱,感受自然界中的声音。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由选择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儿童能更多地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进行活动,因而能给儿童提供更多的体验成功愉快的机会。例如,娃娃家当中,如果多提供厨房用具和相关材料,那么必然引发幼儿制作食品、品尝食品、招待客人的相关游戏行为,且以探索性游戏、练习性游戏和简单的交往游戏为主,其中, 指向于物的练习性和探索性游戏必然会占有更大的比例,如此便发展了幼儿的探索行为和交往能力。所以,提供丰富的各种生活材料,可以引发幼儿多种学习体验的兴趣。
二、废物利用营造自然优美的户外环境
环境的美化和生活化,不仅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还可以让幼儿充满安全感和亲切感,我们根据幼儿的审美兴趣,从满足他们的需要出发进行生活化户外环境的创设,使环境透露出真正的生活气息。
我们园中,用各种破旧坛子、水壶、烂木桩等生活用品种植多肉植物、树木花草,把许多生活废旧材料自然融入;设置林中小道,对土坪、草地、树木等自然景物进行生活性布置,如用废旧轮胎设计的小毛驴、鳄鱼、长颈鹿、天鹅等造型自然地融入草坪中。
在教学楼后面,是幼儿最喜爱的“快乐种植园”。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一块小菜地,这里种有空心菜、豌豆、蚕豆、红薯、茄子、辣椒等多种植物。幼儿就在这里播种、施肥、拔草,幼儿会经常来观察种子的发芽生长情况,大班幼儿还会用图文说明的方式记录下蔬菜的生长情况,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即教育。番薯成熟了,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从土里挖番薯去体验洗番薯、切番薯、烤番薯到品尝番薯、番薯面、番薯干、番薯粉等番薯衍生品,将特色农产品搬进了幼儿园,把农产品种在了孩子们的心里。每班各具特色的种植观察记录,充分地体现了孩子们参与种植,管理农作物,收获农作物,品尝农作物的过程。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亲身体验种植的乐趣和劳动的幸福感。自然角和种植园不单单是幼儿园的一种环境摆设,还是孩子们的探秘对象,孩子们的种植园探秘之旅每天都在进行,幼儿园的种植生活体验课程也将越走越远。
三、废物利用布置蕴含生活创意的走廊环境
我们充分利用空间,在走廊、楼梯间,师幼共同创设了利用大量的生活素材共同制作各种创意环境,一楼走廊环境创设以吃在侗寨为主,利用废旧侗布做成粽子、鱼等,用锅碗瓢盆制作的“生活体验馆”孩子们可以亲自下厨体验家务等劳动活等;二楼利用各种生活废旧材料给幼儿创设了供幼儿动作发展的活动室,有染布坊、银饰坊等;锻炼小朋友的动手操作能力。三楼是利用生活废旧材料如竹子、树根树皮、树枝、松果、纸筒等,师幼共同设计和制作,在走廊墙面,利用树枝制作侗族风雨桥、鼓楼、芦笙、琵琶等玩乐的地方和乐器。教师与孩子的作品相互辉映,给孩子们展示浓浓的生活创意艺术,让孩子们去感受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并动手动脑创作生活中的美好。
总之,力求通过“废物利用环境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让校园的一景一物都无声地“说话”,使幼儿园成为教师与幼儿流连忘返的花园、温暖的家园和幸福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