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平民族中学 杨璐瑄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一物理教学,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许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要通过高一的学习初步形成,只有在高一阶段掌握了学习物理的方法,打好基础才能学好高中物理。高一物理教师要注重对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的状况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去理解物理规律、研究高一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一、注重研究高一物理教材和分析学生状况。如运动学中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两个基本的运动规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地记住这些规律,但有些学生仅仅是“记住”,并没有认真地去理解这些规律,在应用的时候经常出现末速度、初速度、加速度、时间不能对应某一个过程。在学习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时,部分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理解规律,在研究自由落体的某一部分时,都把这一部分的初速度当成零去做了。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对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引导学生去理解物理规律、研究高一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设置实验情景,提出实验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分析总结得出结论,那么,实验的思想意识就会形成,实验的方法就会掌握,实验的设计和操作等综合能力就会真正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二、让学生去描述物理现象并通过自己抽象、归纳出物理概念。学生在描述物理现象、表达物理概念和规律、解答物理问题时,有时候不能较准确地使用物理语言,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多给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能真正体现自主学习,能够自动探究,真正学有所得。如高一物理一开始就遇到矢量的学习,让一些学生不知所措。从标量到矢量是学生对自然界量的认识在质上的一次大飞跃,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合可能等于0,而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差反而可能等于2,-2m/s的速度比lm/s大。为了培养学生的解题规范,课堂上进行例题分析时,应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形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开始就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创造良好的物理情境,提高课堂效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学习习惯非常差,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是严格作图。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规范作图,然后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也养成一个规范作图的习惯,并且善于把一个物理问题准确地用图表示出来,二是规范解题过程,要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述、论证要有初步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至少应通顺,教师应从道理上讲清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并在布置作业时精挑细选习题。物理科目每周只有四节课,如何在较少的时间内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让学生接受所学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尤其重要。例如,在讲解人走路所受摩擦力时,应用flash动画讲解起来非常容易,用很短的时间就能把问题讲清楚,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创造良好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和浓厚的兴趣去学习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例如,在讲“超重和失重”之前播放神舟飞船发射过程的视频和宇航员太空翻跟头的图片。这样的引入,能迅速激发学生兴趣。
总之,“堂上一分钟,堂下十年功”充分说明了抓住课堂与提高效率的关系,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是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所以抓住了课堂也就守住了阵地。同时,只有守住了这块阵地,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使我们的梦想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