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24日

浅析手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 黄平县重安镇重兴中心小学 杨飞霞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已成为当今社会通讯的主要工具,在社会发展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作为互联网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小学生,手机为他们的生活与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正处于特殊生理及心理发育时期的小学生来说,小小的手机也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基于此,笔者通过剖析手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作用并提出相关的教育策略。

一、手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消极作用

(一)产生对手机的高度依赖心理

现在小学生大多数使用的手机是简单的国产机,具有通话、信息和简单的小游戏功能。但是,有的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溺爱,配备的可能是高端的智能手机,可以上网、看电视、听歌和玩多种多样的游戏。小学生的控制能力很差,在没有父母的监督下,对于手机的使用不可能把握,智能手机会成为学生的“游戏机”,使得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强烈依赖,无法专心学习而成为手机的“奴隶”。

(二)影响学生思维方式与逻辑思考能力

学生通常使用手机发送和接收图片和短信、拨打和接听电话,所能接触到的仅仅是字母、符号、图片和文本等,这种和简单的符号和无生命的通讯设备交往,不用像和人交往一样需要思维,久而久之就导致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考能力大大地减弱,认知水平下降,使学生的心理简单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不利。

(三)阻碍学生个性化发展与正确“三观”的形成

利用手机的交往导致了学生人际交往的缩小,有的沉迷在网络世界里,与社会和现实脱离,导致了学生形成孤僻的性格,不懂人情世故、冷漠,更有甚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同时,网络上存在的一些小学生不适合观看的视频、文本、短信等,也会对成长中的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

二、减轻手机对学生消极心理影响的对策探讨

(一)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师生交流

教师首先要转换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态度引导学生,加强学生的思想交流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真正做到正确使用手机又不依赖于手机,既懂得高科技又能看到现实社会的美好,做自己的主人,为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教师要加强文明使用手机的宣传,告诉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如影响视力、记忆力,消耗自己的精力,影响学习,严重地可以毁了自己的人生,使学生在心理上对不文明使用手机产生排斥,积极地改变自己。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班级活动,通过正面和负面的例子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文明、正确地使用手机。

(二)加强学生心理疏导,远离手机依赖症

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经常对学生进行课间或课后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加强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不要仅仅用手机联系沟通,要以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为主。对于少数已经具有手机依赖症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并且可以采取逐渐远离手机或者尝试着不带手机的方式,逐渐减少学生使用手机的次数,慢慢地也就适应了没有手机的生活。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及时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心态,缓解由于没有手机带来的焦虑情绪。

(三)家长要善于反思,以身作则

在小学阶段,家长应更加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性格品质。孩子是最敏锐的观察者和学习者,家长要反思自己生活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如果家长业余娱乐时间也是机不离手,孩子就会有样学样。家长如果能放下手机,多一些时间与孩子共同读书,交流思想等,则可以降低孩子对手机的使用频率和依赖感。

总之,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时代,禁止或大幅减少青少年使用手机和社交网络是不现实的,如果每天使用电子设备两个小时或更长时间,就会对心理健康和睡眠时间造成显著影响,但适当地改变这种依赖手机的不良习惯,则会对身心发展有所帮助。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对小学生使用手机进行严格控制,并给予正确引导,这样才有利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 2022-07-24 1 1 黔东南日报 c193731.html 1 浅析手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