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平县谷陇镇翁勇小学 粟多友
美术可以保留精彩瞬间,美术的创新使得人们精神得到愉悦,产生美好的想象。在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的时候, 应该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基于艺术创作不断提升自己对美的感知与鉴赏能力,从而有效挖掘自身具有的艺术天赋,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美术综合素养。
一、提升小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
在小学美术课上,学生的创作能力尚未完全得到展现,教师不应该要求小学生能绘画旷世杰作。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赏析和评判水平,从而提升学生自身艺术修养,提升审美水平。
教师应当多展示当代名家之作,这些名家作品得到多人的认可,肯定有独到之处。教师带领他们参观美术馆、艺术馆,使得学生受到熏陶,如果学生没有机会到各大馆参观,教师就应当将从里面流传出来的美术品、绘本、复印件、影印件进行学习,使得学生明白远景、中景、近景分层理念,使得学生明白视觉中心的理念,使得学生明白S构图等构图技巧,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来合理提问学生问题,让学生进行积极的课堂思考,既能够提高其课堂参与程度,又能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 。教师可以合理借助一些教学多媒体来营造美术情境, 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 使其全身心投入到美术欣赏当中,并使其美术欣赏水平更上一层楼。进而大大提高美术学习体验感,爱上美术。
二、从易到难开始绘画教学
美术的绘画,考验着孩子们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绘画对于孩童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遵循教学规律,遵循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得学生一步步地掌握绘画技巧,一步步增强获得感,增强成就感。切不可一开始就要求学生画出高难度的绘画,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而不爱上美术课的恶性循环阶段。
例如,在《小鲤鱼历险记》等等,教师以讲故事的方法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并引出鱼儿的美术教学主题, 有效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随后,让学生自主交流动画片段中都出现了哪些鱼类,用视频的方式展示各种各样鱼儿的图片,带领学生观察鱼的形状和结构:鱼头、鱼尾、鱼鳍、鱼鳞……在这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鱼儿特殊结构带来的美感,体会大自然中生物的丰富多彩。
教师提问,我们把鱼儿画下来好不好?学生就开始行动了,学生采取自由选择合作方式,有的绘画、有的剪纸、有的涂颜色,去将鱼儿创作出来。有的学生画的只是一个轮廓,有的只画好一个嘴巴,有的只画了一个尾巴。
三、实施小学美术的生活化教学
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更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因此美术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将美术课堂与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有组织地带学生到去公园或动物园等场所,并感受大自然中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在进行美术欣赏的同时去激发自己的艺术灵感,发掘美术创作潜力,让学生感受课堂外面的气息,并从花草树木中激发自身的美术创作灵感。
例如,在教学《走进大自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 以学校附近的菜园为活动地点,让学生观察四周的植物与小动物等,让学生自由选择触动其灵感的对象去进行美术创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在广大农村,生活生产的活动千姿百态,农村犁田、种菜、过节都有丰富的素材,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生活,进而进行创作,使得他们创作的作品更加接地气。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综合素养作为目标,从教育学生欣赏提高鉴赏能力入手,使得学生了解美术和生活的关系,由易至难地开展课堂教学,使得学生一步步掌握绘画知识,从绘画中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教学生在大千世界中探寻美术素材,进而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在不断地表现自然、创造性地再现生活中获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