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柱县第九小学 龙孟汝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获得成功的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进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激趣引入,唤醒感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们可以用故事、图画、游戏活动、幻灯片、录像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直观景象在课堂教学伊始导入教学,唤醒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入:“在《熊出没》的动画片里,有熊大、熊二两位主角,他们是一对好兄弟,每天一起吃饭,一起玩耍,一起守护着大森林。可是,今天它们俩闹矛盾了,就是因为图中的问题,它们谁也不服谁,只好请我们来做裁判了。”听完老师的激趣导入后,此时学生内心充满了探究的欲望,从而激起了学习兴趣,很自然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中来,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做了良好铺垫,真正唤醒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二、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教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增加教学趣味性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一个契机。小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很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而多媒体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可以向学生呈现具体、形象的画面,同时还可配有声音,因此备受小学生的欢迎。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充分调动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更直观、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有效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四、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存储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拿不同大小的圆柱形罐头,沿着外面贴的商标纸按不同的位置剪开,通过大家动手操作后学生认识到: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长(或底)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或高)与圆柱的高相等,当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在此基础上,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积的周长乘以高,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圆柱体侧面积的概念,掌握了计算侧面积的公式,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可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操作情境能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五、用学习的成功感增添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在自身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相机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当学生想独立去探索某个新知时,要十分注意情绪鼓舞:“你一定能行!”当学生的学习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时,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地达到知识的彼岸。这样,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就会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感油然而生,进一步增添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关键。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培养和保持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乐学、会学,并能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