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25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兴趣与策略

○ 凯里市第八小学 顾先伦

随着社会发展向前,国内的教育理念不断受到冲击,为了适应教育发展遇到的新趋势,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不断出现,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呼声愈来愈高。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和情感能力的重要场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学到为人处事的哲理,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奠定基础。基于此,探讨小学语文阅读的兴趣与策略,并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进行研究尤为重要。

一、阅读兴趣的培养

(一)推荐适合学生的优秀读物

我们教师要多接触少儿报纸、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纸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选择时从版式设计、插图搭配到主题内容、语言风格都要考虑到,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符合孩子年龄特征,能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书。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其特定的年龄特点,小学刚入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寻求冒险刺激,渴望神秘的经历。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知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人文历史、天文地理、童话故事等各种类型,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每个学生才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进而爱上阅读。

(二)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1.班级氛围。在班级里建立起一个有爱的图书角,里面有属于孩子自己的图书,这些书必须是孩子喜欢的,适应学生的读书能力的。可以从学校图书馆借也可动员学生把家里认为可读性较强的图书捐献出来和大家共享。班级墙壁上可开辟出读书专栏,用来张贴孩子们的读书故事,自己制作的书签,自己动手设计的读书手抄报等等。定期开展“故事会”“好书推荐”“读书小明星展示”“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伴的影响发挥最大的作用,带动全班同学读书的热情。另外,作为老师也一定要从我做起,课余时间也要阅读,提升自身素养,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2.家庭氛围。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利用家长会培训家长,使他们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得到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家长也要经常津津有味地读书看报,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喜欢阅读。家里要为孩子准备自己的小书架,要和孩子一起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要让孩子想读书时不用求助大人就可以随手拿到想看的书。家长在轻松的气氛下,可以安排一小段时间给孩子讲个故事或与孩子一起读一本书。可在外出旅行时,带上一两本书打发无聊时间,孩子在日复一日的熏陶下读书兴趣自然而然就上来了。慢慢地,他们对读书的态度就变成了“我要读”。

(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尊重学生的阅读方式

每天应有固定阅读时间,高年级应不少于30分钟。可以是早上起床后,也可以是晚上临睡前,或是其他的时间都可以,但一定要固定下来,慢慢地才能形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内需。另外,老师要刻意压缩课内阅读时间,就一篇课文完全用不了两节课的时间去学习,可以适当压缩,留出半节课来绝对没问题,用这段时间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读书交流、好书推荐、故事分享都可以。由此可见,只要给予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将他们从课内阅读的重压下解放出来,他们都会从内心爱上阅读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家长和孩子共同的长期的努力。让我们的孩子博览群书,让孩子们的人生因阅读而更加精彩。

二、阅读策略

在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有助于推动学生素质发展,还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因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语文教育的具体展开方式要从听、写、说、读四个基本突破口入手,使语文教育的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这四个不同的部分锻炼了学生四组不同的能力:“听”,听懂了人家的话语,知道了人家要表达的含义;“说”,是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诉说自己的想法;“读”,阅读大量的文章、书籍等,了解不同人的想法和学到不懂的道理;“写”,是用准确的语言来写自己的内心活动。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应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阅读教学出现的问题: 1.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虽然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引导教学过程,但事实上教师却总是把控着学生思维,将学生客体化。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方式大多是生硬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固化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来学习知识。教师应转变这种教学方式,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主观能动的,教师在提问学生问题的时候,虽说是以“启发性”的方式,但其实没有将启发性落到实处、做到最佳。在学生没有回答上教师的问题时,教师通常采用的方式便是给予学生极具有暗示性的话语告诉学生的答案,让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答案说出来,这样没有让学生主动思考,也忽略了学生的想法。长期下来,学生会懒于思考,习惯性地从教师那里得到答案。

2.教学方式单一。语文学科涉及许多听、说、读、写方面的知识,小学正处于对整个世界的构造非常好奇的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与语文内容相关的各种有趣的小知识,或者是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设备,来吸引学生进行学习。但是在许多语文课堂上,教师仅仅讲述教材、讲述习题、讲述学生需要明白的地方,教学的方式非常枯燥无聊,不具有生动性,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吸引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学习知识,缺乏趣味性,最后的教学效果也就不会很好。

三、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育的相关举措

1.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学生主动性。语文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刻保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育的不断发展,其最终目的都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发展面。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与学生互动,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当学生自己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时,其学习的内部动能就会增强,进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例如,在教授《观潮》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问学生是否见到过大潮,之后让学生自己想象大潮应该是怎样的。接着,先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表述大潮的景象,之后再进入课文中,用问题的情景模式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这篇文章,锻炼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2.充分利用好现代化工具,增加教学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许多新型的现代化教育工具被应用到课堂中,如多媒体等,这些现代化的工具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质量。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都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这也可以认为是一门新的教学手段,遇到新鲜的事物,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另外,利用新的技术,可以更好地呈现阅读所描述内容的画面和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地想象这样的画面,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将会有更多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融入现代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在小学生的主要课程中,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对于培养小学生思维习惯和人生观有着重要的作用。相信更有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 2022-07-25 1 1 黔东南日报 c193761.html 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兴趣与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