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姚慧 吴嘉 吴燕雯 杨琳 杨东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中,岑巩县聚焦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在补短板、强弱项中不断提升民生建设水平,实现环境美、乡村产业旺,群众多渠道就业体系全覆盖,民生保障按下了“快进键”,跑出了“加速度”。
羊桥乡:耕好民生“责任田” 走好乡村振兴路
狠抓就业促民增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努力促进就业创业,着力抓好退役军人、困难群体、留守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近年来,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5期,培训农民3200余人,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全覆盖。全乡劳动力外出务工累计6.2万人次,转移就业累计补贴资金254万元,落实保洁员、护林员、管水员及护路员等公益性岗位1000余个。
聚焦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做好留守未成年人、困境儿童、失独家庭、残疾人关爱服务,做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实现动态监管下的应保尽保,现评定农村低保户531户1228人,城镇低保3户4人,特困供养对象133户139人(其中集中供养9户9人),发放临时救助102户16.68万元。
做好社会保险征缴。加强社会救济和救助工作,扩大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稳步推进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完成社保收缴10996人,完成城乡医保收缴25300人,参合率实现100%,城乡医保报销门诊43410人次,报销费用270.9799万元,住院报销费用2768人次854.4465万元,家庭医生签约率100%。
抓好民族教育事业。教育是民生之基。该乡多方合力实施控辍保学,持续优化中小学办学条件,教育质量不断提升,2021年中考全县前100名中,羊桥中学占有3人,高中录取率超过75%。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维修山塘5座,完成配套机井8座,铺设管道62.2公里,2800亩坝区实现灌溉。全面完善人饮安全提升工程,解决了2.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建设农村“组组通”公路、串户路硬化全覆盖。
注溪镇:“三大行动”打造乡村振兴“桥头堡”
坚持稳中求进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推进“三大行动”实现“三融合”,促进周坪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发展不断提质增效,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桥头堡”。
实施闲置资源盘活行动,实现农旅融合。依托省级杂稻制种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和省级龙江河思州柚产业园核心区,利用田地冬闲期,实施“稻+油菜”轮作,塑造出“夏季田园花海、秋季满目金黄”的美景;利用群众闲置农房3幢,改造成稻主题餐馆“柚稻炊烟”,补齐旅游休闲娱乐短板。
实施特色文化行动,实现文旅融合。周坪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浓厚的农耕文化氛围,在示范点实施民宿修缮50栋、墙体彩绘450平立方米、民族特色村寨标识牌设置等项目,加强文化传承保护,塑造良好的农耕文明、乡村文明,形成体现乡土、乡愁、乡情的特色文化。
实施特色产业行动,推动工旅融合。坚持以杂交水稻制种为主导产业,实施岑巩县杂交水稻制种“育繁推”一体化研究检测中心项目、修建和完善种子科普长廊,农耕文化陈列室等农业现代化服务项目,以基地为基础延伸产业链条,实施杂交水稻制种“育繁推”一体化,实现生产、烘干、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展,达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水尾镇:农家书屋听“五老”讲红色故事
7月18日,笔者走进水尾镇驾鳌村岩下组新建成的儿童户外游乐场,一套色彩鲜艳的儿童游乐设施十分吸睛。很多小朋友在玩滑滑梯、坐跷跷板、荡秋千等,玩得不亦乐乎。
“以前村里没有儿童游乐场,这里建好后,我的小孙孙每天都吵着来。”村民吴海菊说,“在驾鳌村委会,在群众的倡导下,启动了岩下组基金会,购置了儿童户外游乐设施。”
驾鳌村岩下侗寨的农家书屋,更是孩子们暑假的好去处。退休老干部邓华宣把他爷爷的抗战故事带进了岩下侗寨农家书屋,老老少少30余人听得津津有味。
“爷爷早年参加革命,是一位老红军战士,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也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战争中他出生入死,英勇顽强,翻越了高耸入云的大雪山,走过了渺无人烟的大草原,以无比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革命意志走向胜利。”
“长大后我也要去当兵,学习老红军英勇无畏、顽强拼搏的精神,将来更好地建设好我们的国家。”岩下组学生杨郑祥激动地说。
驾鳌村党支部书记吴宗义感慨地说:“老红军邓云安的革命事迹令人震撼,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他们勇于拼搏、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要传承这种精神,更要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一直以来,水尾镇依托红二军团驻扎地的红色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好“五老”作用,打造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引导青少年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平庄镇:“四心齐出”筑牢乡村振兴人才根基
“用心”提升环境品质。大力实施生态康养宜居美丽新农村建设,完善建设垃圾中转站、卫生院、幼儿园及道路交通等各类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积极搭建文化旅游、生态康养、技能培训、茶树菇种植等乡村人才发展平台载体,通过致富能人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增强群众内生动力。从内部努力培养人才,建设乡村引才聚才平台,为回乡创业、就业群众营造良好环境。
“精心”优化资源优势。紧扣“十四五”镇级发展思路,坚持“人带户、户带组、组带村”原则,聚集各类“土专家”“田秀才”“金种子”种植养殖能手,把人才聚起来、用起来、留下来,以人才带动市场、资金、信息、技术、管理和理念等方面密切联动、深度融合,积极开展人才带动产业发展致富行动。
“全心”做实分类管理。结合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不断加强资源整合力度,分门别类建立涵盖农业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生态养殖等主导产业技术专家库,发挥专家优势精准服务农业产业,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奠定牢固基础。
“暖心”开展组织关怀。利用在外人员返乡契机广泛开展座谈调研,针对性宣讲镇级发展变化、人才申报政策。明确班子成员定期电话和辖区人才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梳理在外成功人士、高校毕业生、基层人才的想法和心声,有效拓宽镇级发展思路,解决乡村发展人才缺乏的难题,切实让在外人员了解平庄发展,为平庄镇的发展提供周到细致人才振兴服务渠道。
目前,全镇在册成功人士25名,农业专家5名,“金种子”120余名,各类农村实用人才650余人。
思旸镇: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今年以来,思旸镇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积极实施“一文一会一清单”,即迅速发文、专题会议、清单制度,不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制定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方案,全面落实整治责任制,形成党委书记亲自抓,环卫部门时时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机制。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将文件分享至“思旸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群”,要求按照方案目标,抓细抓实各项环境整治工作。
突出重点,抓好问题整改。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各网格员为直接责任人,村“两委”、网格员联系到组、到户,实行“包宣传动员、包整治创建、包矛盾化解、包任务落实”等一包到底,做到“点上有突破、线上有亮点、面上全覆盖、村内无死角”,有效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建立环境整治督查问题清单制度,制定环境治理问题清单函,由镇纪委与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办公室开展不定期下村督查,指出问题不留情面,现场交办立行立改,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管理,对整改不到位的村(社区)扣除相应绩效。截至目前,现场开处问题清单23张,当场整改13处,限时整改10处。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