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美航
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是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少数民族地区,要把握好“四个关系”,树牢“四个与共”理念,努力打造“四个特别”民族地区干部队伍,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强化政治引领,“高标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要以党建服务民族地区团结动员大局,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要持续强化民族团结理论武装,把理论学习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必学内容,通过举办读书班、专题研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深入学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反复学习“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不断深化各族干部的民族意识。要持续增强民族团结履职本领,大力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通过上派下挂、集中轮训、网络培训等方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旗帜方向、重要任务、工作主线、实现方式等基本问题。要持续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作用,采取苗汉双语并进、线上线下齐行等方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大力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为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成民族团结的宣传阵地,组建“五老”宣讲团,深入推进民族政策、民族文化宣传宣讲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五进”活动,引领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践行为民宗旨,“高质量”抓好各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各族干部群众是铺石人。要认真抓好各民族干部的培养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配齐配强领导班子,促进各民族干部的融合交流。要科学设置少数民族干部比例,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加大选拔配备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力度,提拔重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维稳工作中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使各民族干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局势稳定的中坚力量。要注重培养各民族优秀年轻干部,把推进实践锻炼作为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建立负向、正向、专长、潜力“四张清单”,扎实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三年行动计划,认真统筹做好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坚实的队伍保证。要抓严抓实各民族干部管理,强化少数民族干部监督管理,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探索绩效考核、平时考核和分类差异化考核,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提升考核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持续延伸管理视线,完善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纪委监委、公安、审计等部门的信息沟通,把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衔接起来,做到全方位掌控、全方面了解。
聚焦乡村振兴,“高水平”建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
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建强基层组织是关键。要聚焦乡村振兴,通过强化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进一步巩固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着力抓好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建设,通过增加投入,加强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室、图书室、活动室等场所的建设,改造网络基础设施,实施“智慧党建”工程,将其打造成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知识的阵地、传播先进文化的平台、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成为广大群众增强归属感、认同感的精神粮仓,确保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高质量和全覆盖。要着力抓好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队伍建设,突出抓好集中换届工作,严格换届纪律和工作要求,注重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综合考察选拔党组织书记,加大对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力度。从严审核把关有关人选,让少数民族的带头人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结构更优。要着力抓好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高度重视抓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制度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组织生活制度,结合党支部星级管理,着力实施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好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排查整顿,促使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制度严起来、实起来、活起来。要创新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有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进一步团结族老、寨老、老村干、老党员、致富能人等多方力量,提升民族地区农村社会治理能力,推动民族地区基层自治格局形成。
紧盯作用发挥,“高平台”培育民族地区技术人才
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要重视民族地区高技能人才挖掘和培养,因需而引、因需而育、因需而用,以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为使命,积极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要秉持“求贤若渴”的姿态,围绕需求“引”才,依托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等机制,推动形成“外帮+自助”的发展合力,广泛开展“结对子”“手拉手”“一家亲”等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积极引进省内外教育、医疗、金融、农业等领域党外人才,扎实开展人才回流工作,不断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要践行“百年树人”的理念,立足长远“育”才,把青年人才的培育作为建设民族地区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多形式培养实用专业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学校、社区等开展以法律法规、党史学习教育、民族文化等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和能力。要激发“不拘一格”的胆识,注重实效“用”才,给予各类人才用武之地,积极搭建人才发展平台,结合所学专业和特长,抓实高级职称人才使用,结合所学专业和特长,精准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上,让高层次人才在课题研究、业务推进、知识讲授、结对帮带等方面充分带动。要通过强化激励、严格考核等措施,充分发挥拔尖乡土人才、“三名工程”人才、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引领作用,让乡土人才在带动群众学习知识技能、发展产业等方面持续发力,带动群众学习知识技能、发展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增强本地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作者单位:台江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