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平县茅贡镇中心幼儿园 吴邦丽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做好家园共育需要一个“小老师”。向孩子请教的过程,是孩子求索、思考和总结的过程,以低姿态向孩子“请教”问题,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让孩子当“老师”,激发孩子主动学习行为
正如著名的李传德老师所说“和孩子一起学,让孩子当老师”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示弱行为。纵观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强势地位……学生则处于弱势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的多,主动思考的少……家长“给孩子当学生”——这一有战略预谋的示弱行为,不仅悄悄地潜伏了公开监督的目的,还把孩子推到了学习活动的主导地位,使孩子在学习活动中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兴奋的活跃的学习情绪得以长期延续和积累,它的结果是教学相长,是孩子不断收获进步,家长不断收获幸福! (《和孩子一起学——让孩子当老师》李传德)孩子在给家长“授课”的过程中,孩子为了能够把他(她)的“学生”教会,就会主动去“备课”,孩子“备课”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也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也即:老师要想教会学生,那么老师就得先把内容和技能学会。
在从事幼教工作中常发现孩子们在教同伴们玩一些新游戏时,会像个老师一样介绍玩法:认真、耐心地讲解,不厌其烦地进行示范、声情并茂……,甚至当“学生”总是教不会时还会认真地生起气来……又或换另一种方法接着教……这俨然就是一位“小老师”。
二、幼儿在扮演“老师”,是一次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过程
伟大的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年)也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自己成为自己的老师”,蒙台梭利是世界非常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她毕生致力于探索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蒙台梭利在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探索过程中,已深刻地认识到儿童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儿童的自我教育正是她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在当今我国全力推进素质教育,进行幼儿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认真分析思考、细心体会她的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细心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会发现让孩子自主学习、自我成长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育儿方法,儿童自我教育是指儿童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自我进行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我发展的教育。可见,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让孩子来当“老师”了是一种简单有效地实现儿童自我教育的方式。
三、那如何去发现“小老师”呢
笔者作为幼儿教师也是幼儿家长,来谈谈让孩子当“老师”的经历:在一天早晨,三岁的孩子起床后,可能是由于昨夜没有吃饱,醒来肚子饿了自己跑到餐桌旁捡起餐盘中昨夜剩下的红薯,还没剥皮就吃了起来,尝了几口后开始用看起来稍显笨拙的小手剥皮,但是由于受手指稚嫩不太灵活,动作显得非常滑稽和吃力。笔者在椅子上坐着也没有去帮忙,更没有出声,本打算安静地看他自己怎么办,没过一会他就跑过来拉着笔者的手把红薯塞到笔者的手里,眼睛盯着笔者几秒钟(他发育迟缓能力远低于同龄,还没有语言),见笔者没有帮忙(笔者故意装作不理解的样子),他就示范性地剥一次,然后带着渴望眼睛看着,示意笔者像他一样……笔者还是没有剥皮,而是示意要吃红薯,于是他就继续努力剥了起来……接下来他剥得越来越好了。
通过这件事又让笔者进一步领会到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反之,孩子何尝又不可以作为老师和家长的“小老师”呢?
简而言之,在家园共育中请孩子来当“老师”是孩子完成自我教育、自食其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孩子体会到了平等交流、体会到了被尊重的感觉,有利于孩子培养自我价值感,有利于孩子健康身心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