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27日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中的朗读训练技巧

○ 凯里市第五小学 彭 英

朗读是我国自古就倡导的学习形式,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朗读要富有感情,抑、扬、顿、挫都是朗读中的重要技巧,带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让人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情绪和心理活动,朗读也会带动他人,通过朗读者的情绪,倾听者再结合文本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感,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意、加强记忆。

一、朗读的作用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无法比较准确表达情绪,同时也无法准确地获取书本中的知识,朗读就是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理解书本文字的重要途径。只有学生掌握了朗读技巧,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字中传达的感情,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建设都有巨大帮助。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发音,使学生善于表达、乐于表达。

二、朗读的训练与引导

(一)认识文字

认识文字是朗读的基础,对于刚接触文字不久的一年级学生,认识文字是接触知识的第一步。朗读有助于学生加强印象,更好地认识文字。课堂中,由学生自主朗读学习,教师在这段时间可以逐一观察,对于学习效率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帮助。

(二)认识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在文字起到标注句读和语气的作用,文字当中的抑、扬、顿、挫都需要标点符号的标注,在生活中离不开标点符号,而且在课本文学中学习词语、短句,都需要标点符号的帮助。教师在教授标点符号是应将重点放在运用中,让学生不仅只会看还要会用。找学生朗读课文,一年级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却也是好奇心最重的年纪,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比教师直接“填鸭式”的教授经验效果更佳明显。

(三)流利地朗读

朗读是理解文意的重要途径,无法流利地朗读全文就无法较好地体会作者情绪。在课堂中,教师应将课堂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朗读,教师逐步排查学生掌握朗读技巧的程度。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再因材施教制定教学计划。全班学生自由朗读后,抽查同学朗读,再由其他同学点评,点评的同学再朗读,可以帮助学生互相查漏补缺、共同进步。

(四)规范朗读姿势

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不足,在朗读时时常出现念错字、念漏字等情况,同时也会出现口脑不一致的情况,口中说的词语于脑中想的词语不同。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规范朗读姿势有助于提升朗读能力,如(1)指读,即用手指指出接下来需要朗读的词语或短句,多感官共同协作,加深理解。(2)划读,当指读熟练、流利地朗读全文后可以逐步训练划读,划读即为用手指划过需要朗读课文的下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质量。

(五)朗读的引导

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有明确要求:“能按照标点停顿,能读出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的语气。”对此,教师在施教引导过程中,应将学生体会放在首位,以学生的感受体会为主,教师个人经验传授为辅,杜绝“填鸭式”教育。“填鸭式”教育的根本缺点就在于学生无法领会知识重点,学生体会句意后会进步理解,对于掌握朗读技巧有巨大帮助。

掌握朗读技能,对于学生而言是重要的学习技能之一, 是贯穿整个学习生涯的高效学习方法,是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锻炼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 2022-07-27 1 1 黔东南日报 c193967.html 1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中的朗读训练技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