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五小学 张 琨
自主学习是非常宝贵的一种品质,它意味着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的需求,从而能够保持求索和前进的状态。所以,作为教师,要认识到自主阅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积极调整教学方针,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
一、自主阅读对小学生学习发展的意义
1.提高学习能力
不难发现,无论时代怎样发展进步,我们依旧需要通过阅读来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而自主阅读所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在语文方面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是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这对学生在语文以及其他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培养良好习惯
低年级小学生处于知识启蒙阶段,也是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如果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很可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失去思维的独立性。而通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这对学生未来在学习、工作及生活中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3.构建思想观念
低年级小学生思想幼稚,处于构建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而通过自主阅读,学生可以了解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认识更广阔的世界,接触更多优秀的思想和哲理,并在此过程中得到良好熏陶,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形成积极、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
1.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观念尚不成熟,其学习态度常被个人兴趣所左右。所以,要想让学生实现自主阅读,首先要引起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趣味情境,借此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探知欲,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展开阅读。
2.指导方法,提高效率
低年级小学生缺乏学习经验,他们在阅读中毫无章法和规律,且常常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这种阅读方式只能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并无多大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读法指导,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效率和能力。
3.设疑引思,深度理解
低年级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且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对于很多问题,他们没有深度思考的意识,因而对所学内容不能做到深刻理解。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加强设疑引思,让学生在问题的提示和驱动下独立思考、深度探究,从而做到对文章内容的透彻理解。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阅读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学生深度阅读的能力。
4.课外拓展,形成习惯
小学教科书内的阅读文本毕竟有限,不能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所以教师要加强课外阅读拓展,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而且,在阅读拓展的过程中,教师要讲究策略,要考虑学生的心理诉求,不能给学生带来太大压力,同时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作为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要考虑学生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需求,改进阅读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从而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