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忠培
“一枝一叶总关情。”新华社近日开设“我与总书记‘同框’当好群众的贴心人”栏目,精心选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同人民群众在一起的生动照片,讲述每一张照片背后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的精彩故事。民生问题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冷暖安危。听民声,不断改善民生以获得群众掌声,是我们党员干部应有的追求。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应常怀忧患之思,常念人民之托,设计政策时要将目光聚焦社会现实、民生现状,避免“拍脑门决策”,杜绝内容空洞、自由发挥、凭空臆断式的发展规划。应深入基层、体察民情,打通民声堵点,全面深入了解群众的真实心声,收集民意、集中民智,找准制约因素,抓实关键环节,做到科学决策。应下足调研功夫,善于发现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客观难题,并及时对政策进行调整完善。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问需于民,其要在行。千招万招,不抓落实就是虚招;千条万条,不兑现就是白条。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既要带领大家一起聚焦改善民生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又要做到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关键环节亲自把关。对于民生实事,既要征集,要实干,更要“回头看”,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听群众呼声更要得到掌声。“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工作行不行,不要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要看老百姓的感受,要看老百姓给的是骂声还是掌声。政绩工程没有政绩,形象工程只会毁形象。为民谋福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真正做到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