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 陈永慧
高中生作为祖国发展的未来,民族进步的希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科学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生命理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生物课程作为高中学习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高中生物这一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对于生命活动的规律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更能够在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树立良好的生命理念和意识,为学生后续的成长打下基础。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物课程的具体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教授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渗透生命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对于生命的意义有一个积极的认知,为后续生命质量的提升与发展打下基础。
一、挖掘教材中生命元素
高中生物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元素,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结合教材中所蕴含的生命元素,基于学生认知的水平开展有效的生命教育,为学生掌握正确的生命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衰老和死亡》这一课程的内容时,教师在介绍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后,可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人体衰老和细胞衰老之间有什么关系”“人体衰老对于人体来说意味着什么”“怎样才能够保持精神上的长青”等通过这一探讨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能使得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相关问题的探讨中,学生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会面临着衰老和死亡,而如何保持精神的长青才是人在生命历程中的关键点。在讨论中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重运动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延缓衰老。同时在以后的工作中应作出一定的成就,取得一定的价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长青。正是充分地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生物教育元素与学生进行探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良好的生命教育意义和价值。
二、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生命教育知识的认知,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兴趣,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免疫调节》这一课程的内容时,为加深学生对于免疫调节原理的认知,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免疫调节的图片和视频,包括在病毒的攻击下,人体免疫调节的基本原理等。正是这些视频的播放,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于该节生物课程学习的认识程度。同时教师也可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人体能够靠激素来消灭病原体吗”“神经系统能够感受到病原体的存在吗”“人体能够依靠反射对于病毒作出反应吗”。正是这些问题的探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于该课程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将生命教育进行不断渗透。如“艾滋病是什么”“我们应如何预防艾滋病”。正是将艾滋病与《免疫调节》这一课程进行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并通过多媒体设备介绍艾滋病治疗和防范的一些具体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对于艾滋病的防范有一个清晰认知。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树立强身健体、洁身自好的良好意识,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教育观念打下基础。
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要提高生命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在畅所欲言中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认知,更能提高学生对于生命健康的认知。为此教师可采用案例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话题情境,为学生的深入探究创设良好的环境。
例如,在讲解《人类遗传病》这一内容时,教师可通过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如一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轻人在是否进行婚检方面持不同态度,女性认为婚检太麻烦,做不做都无所谓。男性则认为婚检十分有必要,因此婚前一定要做。在婚检检查中,发现男方是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女方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习的内容开展讨论,包括“两人所生的孩子是否会患上遗传病?为什么”。同时引导学生探讨婚检是否有必要,婚检的重要性在哪里?在深入探讨中,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到婚检的重要意义。正是对于这一案例进行讨论,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健康的意义以及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为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基础,更使得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命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就需要对于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进行充分挖掘。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这对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加深学生对于生命知识的认知,使得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生命理念,为学生在后续生活中提高生命的质量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