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洛香镇皮林幼儿园 袁顺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硬性要求。我们在幼儿教育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并立足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现状,优化和更新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途径,不断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6岁是幼儿掌握语法、理解抽象词汇以及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在幼儿园的这段时间就是一个关键期。因此,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形成一个敢说、爱说、多说、会说的好习惯。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我们也应当为幼儿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语言环境,不仅促进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的发展,而且也帮助他们做好学习书面语言的准备工作;不仅提高幼儿日常交往语言的水平,而且锻炼幼儿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语言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和环境离不开的,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到进步的,只有创设适合孩子发展的语言环境,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刚入学的幼儿,对幼儿园环境、老师、同学都比较陌生,甚至都不敢主动讲话。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就要主动跟幼儿成为玩伴,跟孩子们交谈,再通过引导和鼓励让幼儿们把他们所经历的开心或不开心都能用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既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孩子更快地融入集体。
二、创设情境激发说的兴趣
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创设孩子感兴趣的语言情景,如“我是小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轮流上台充当老师,教给大家自己会的知识,或者给大家讲小故事,通过互动来跟同伴交流,从而激发语言表达。如果孩子在扮演小老师的过程中有不够准确的表达时,老师要适时地给予提醒暗示,以启发幼儿的思维达到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目的。
三、利用游戏提高表达能力
游戏是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重要形式,因而要利用游戏活动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例如,教师可利用幼儿的好胜心理,安排一次小辩论活动请幼儿把自己组获胜的理由讲出来,看看谁说得有道理。随机的辩论活动既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又能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在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感觉到的都可以形成一种刺激,能引起幼儿说的反应,而在活动中,自由交往,这就为幼儿提供了随意说话的机会,他们在活动时心情舒畅,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例如我们创设一些区域,让幼儿在特定的游戏情景中出于对各种角色之间联系的需要,相互间自然地进行对话,这种以游戏的形式相互交往,使一些平时不爱说话、不爱交往的孩子有意无意地说得多了,交往也多了,语言表达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教师常用角色的口吻去与幼儿聊天,耐心猜测幼儿表达的意思,并用正确的普通话讲述,诱导幼儿不知不觉地说起来,不会觉得别扭。
四、借助生活学语言
教师利用日常生活中经常重复的情景,巩固幼儿语言基础并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如洗手的时候教幼儿掌握用具的名称和动作,叫出每个手指的名称;吃饭的时候让幼儿说出不同餐具的名字,讲出不同的菜名;起床穿衣时,让幼儿讲出衣服的名称和颜色。在户外活动时,让幼儿自由交流所看到摸到的东西,以此来丰富幼儿的词汇。
在幼儿阶段主要是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吐字清晰,丰富幼儿的词汇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语言表达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才能真正地掌握,这就需要幼儿反复地练习。家长应该配合幼儿教育,多给幼儿创造练习机会并且及时纠正正确发音,引导正确的语言表达顺序,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掌握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地观察幼儿个性心理,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正确地进行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