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三棵树民族中学 顾 德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效果。
下面我们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说说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以身作则,当学生的榜样
教师是学生人生旅途的引路人。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和活的教材,教师的好行为、好习惯,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和陶冶。
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做学生的榜样。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从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尊重学生,当学生的朋友,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与人交往”这一课程于人的一生来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在建立师生关系时,在观念上改变教师在主导地位的状况,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说话的口气,顾及学生的感受,不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意见,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并守住与学生之间的秘密,做到以心交心,当学生的朋友。在处理事情上做到一视同仁,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三、让师生的爱双向流动,热爱你的学生,让学生喜欢你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一个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引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动力。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的爱,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主动接近学生,努力做到“五勤”——勤招呼、勤观察、勤批语、勤交流、勤家访。
第二层次:尊重理解关心学生。作为教师,应对学生诉说的小事感兴趣;善于用自己的经验,经常为他们排忧解难;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不应轻率下定论,切忌“一碗凉水看到底”;和言善语,不体罚学生,这是师生情感共鸣的层次。在学生的正当需要中,尊重、理解、关心是属于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只有满足这种需要,才能发挥“主体”精神,施展自己才能。教育富有人情味,更易于感染、激励学生,达到培养提高的目的。
第三层次:激励、期待,把爱洒向全体学生的心灵。教师应经常利用多种机会表达或流露对每一个学生的信任和期待,利用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用教师深沉的爱去激励和发掘每一个学生最大潜能。
当然,教师的爱绝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味迁就,而是爱中有严,严而有度。严父型也好,慈母型也好,良师也好,益友也好,都必须以爱为前提。教师的爱是一种责任,因为爱,才会有师生情感的共鸣;才会有教和学的同步;才会有师生角色的互换;才会有师生教学的互补。
四、教育学生讲究方式,注意说话艺术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这句话道出了老师的教育方式、说话的艺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个性张扬、易激动,自制力较差,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阶段。
当需要批评学生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艺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合理愿望和面对批评时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五、接纳
什么是接纳?就是认可它的现实,无论他是什么样的都认可他,都看他是唯一的、宝贵的。
允许学生犯错,以平和之心看待学生的错:积极的忽略。
错误可以成为成长的机会,鼓励学生的行动力与创新力。
六、欣赏
老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睁大眼睛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及时给予欣赏与鼓励。
欣赏应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敷衍的、作为手段的。表扬是具体的,不要抽象的“好,真好”,表扬应该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
七、等待
人的成长是隐性的,人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人成长的步伐是不一样的,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成长需要时间的积淀。成长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我们只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恒心,以民主的心态对待学生,处处平等以待,我们就能和学生建立长久的良好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