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29日

初中数学教学的指导策略

○ 黎平县孟彦镇初级中学 姜兴贤

一、设置情境,联系生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能够在生活中应用。因此,初中数学的教与学一定不能局限于课本,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以课本为依据,结合现实生活,选择学生熟悉的、容易接受的事物,为教学活动创设现实情境。这样不仅变抽象为具体,变未知为已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例如,在教学与银行存款本金、利息、年利率等问题有关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先创设一个情景,由教师充当银行职员,学生充当存取款的顾客,由教师充当的职员为学生解释清楚什么是本金、利息、年利率等,然后让学生扮演的顾客去计算一定本金、一定年限应得的利息。这样学生在现实的环境中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结合题目要求以及现实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去讨论相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理解本金、利息和年利率之间是什么关系,掌握这些之后教师可以变化题目要求,如存五年之后取出一部分再存入一定时间,利息应该怎么计算等,这样一步步深入,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效果也会更佳。

二、参与活动,积极思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同时进行的活动,如果课堂上只是教师单纯的教肯定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活动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最终获得结论。例如,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两个长方形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周长相等吗?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大家举出的例子却不一样。如果换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那么再问他们的周长是否一样,这个问题里牵扯到三角形的高,比刚才的长方形复杂,于是学生就会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这样学生从易到难,逐步理解并接受这些知识点。这样设置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有助于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学法指导,授之以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核心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某些知识点、某些题的解题步骤,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而不至于同一个知识点换个方式出现就不会做了。因此,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务必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初中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教师要细心观察、因材施教,让学生学得懂、学得会、学得透彻,做到运用自如。学法指导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同时教师在传授教法的过程中要掌握好一定的度,因为学生理解力的差异,一开始学生提的问题可能不得要领,也许是只言片语,也许会浅显幼稚,这时候决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应该循循善诱,引导为主,使学生逐步掌握思考、质疑和提问的要领。

四、评价激励,给予肯定,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方法中有很重要的一项是激励教学法,初中生正处于性格叛逆期,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恰当的评价与激励,这样使得学生得到积极的信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使得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主动。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评价,如言语激励、眼神肯定、物质奖励等。例如,在数学课堂中我们把学生分为不同的数学小组,给出同样的题目,答对得越多积分越多,得分多的数学小组可以被评为优秀数学小组。

初中数学教师要主动分析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指导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数学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 2022-07-29 1 1 黔东南日报 c194140.html 1 初中数学教学的指导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