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29日

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 施秉县第一小学 卞永刚

近几年,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阶段得以全面渗透,突出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开展德育教育方面的重要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借助道德与法治教学平台渗透德育教育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传统一味知识传输的方式已经难以完全适用,越来越多教师开始探索实践性教学模式。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探析。

目前,小学低年级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较以往有传承,并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因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在新形势下开展思品课程的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致力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守法的观念,其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方向的结合,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有认知能力、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优秀的道德品质、有法治意识的人。由于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要素,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连接,以体验学习为载体,整合优化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形式,提升教学实效。适合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在低年级的学习生活中如何逐步养成?课堂教学的作用如何发挥?教师如何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发挥引领作用呢?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结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中的教学实例,谈谈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积极推进谈话式教学

谈话式教学以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为核心,教师站在宏观的角度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及时跟进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和学习态度,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方向上的指导和鼓舞,使学生在与教师交流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进而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谈话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教学目标为主旨和核心,尽量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话题,引导学生主动说出个人的不同意见及看法,并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言来捕捉学生的亮点,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充分体现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成长和发展,在设置话题时,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层次化的教学策略,设置不同形式的话题,充分释放学生的天性,肯定学生的付出,进而实现高效教学。

例如,在教学“父母都爱我”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以“父母默默的爱”为主题的讨论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与母爱、父爱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在自主观看过程中调动个人的各项感官,进行主动分析。在完成这一教学环节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一提到父母,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学生会说:“我的妈妈总是起得很早,为我准备好早餐。”“我的爸爸每天工作很忙,但是不管多晚回家都会来帮我盖好被子,怕我生病。”很多学生能够说出个人的真实想法,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重要的时机反问学生:“大家为父母做过什么吗?”让课堂进一步升华。

二、积极落实提问式教学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提问式教学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来说,大部分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注重对学生言行举止的规范及引导。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充分体现学科教学的指导作用及优势,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来凸显课堂教学的亮点。尽管有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了提问式教学的重要价值,并主动利用提问式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但是有些提问只是流于形式,而且学生的回答比较机械化。对此,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思路,采取步步紧逼的提问形式,拓展提问的深度,拓宽提问的广度,使学生能产生更多自主思考的意愿。

三、积极加强学生自主体验

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并从小处着手,注重对细节要素的进一步解读。活动性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特点,教师要关注不同教学环节的实践要求,精心设计和安排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中,保障学生能够调动个人的各项感官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意识到学科学习的重要作用,从而学会主动规范个人的行为举止。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还应该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调整战略思路及教学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进而构建高效课堂,发挥学科教学的指导作用。

四、加强教师示范和引导

教师的指导和规范对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意义重大,能使学生提高个人的主人翁意识。但是,有一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对学生来说是学习难点,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的适时引导是非常关键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示范,给予学生方向上的指导,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从而找准个人的努力方向。学生在自主思考、主动判断的过程中,个人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所以,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运用感性活动的体验策略,让学生动用眼、鼻、耳、口、舌等开展感受认知,获得直接体验,在体验学习中感悟明理,习得方法。同时加强教师教学引领和学生互动交流,深化学生的学习领悟。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的引领下,教师对学生进行持续的理想教育,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同学间相互影响,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互动中,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这样的教育成果远远大于课堂上的习得收获,真正使学生从思想上、生活态度上确立了正确方向,树立了健康人格。

--> 2022-07-29 1 1 黔东南日报 c194143.html 1 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