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江县宣威中心学校 韦仁全
麻江县宣威中心学校是一所比较大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始建于1906年,是一所百年老校。2013年3月31日时任副总理刘延东曾到该校视察“班班通”“营养午餐”和学生“寄宿制”管理工作。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463余人(其中寄宿学生1013余人),30个教学班,全校60%的孩子是单亲家庭或留守未成年人,他们的父母都在远在上海、浙江、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务工,孩子们在学校的衣、食、住、学、玩都是由学校里的老师们负责。学生家长把一切希望寄托于学校及老师的身上,如何抓好对孩子的教育,不让孩子的未来留下遗憾和空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本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情分析
1.师资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
本校存在着几个突出的问题:(1)教师年龄偏大;(2)学科发展不均衡;(3)教师教育观念陈旧;(4)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5)二孩出生后带来的影响。
2.教研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
学校教研整体实力较弱,缺少学科带头人、引路人。
3.学生多层次制约着质量的提高。
寄宿学生、留守未成年人、特殊学生群体多。
4.部分家长教育意识淡薄,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
1.教师订好学科计划,注重学生分析和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2.要求教师备好课,提前备课、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3.上好课,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还要使学生会学、爱学,尤其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与自学习惯的培养。
4.批改好作业,对学生的作业一定要及时认真批改。
5.教导处每月一次加强对教师的教学业务检查。
(二)加强教育科研
1.鼓励教师多写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2.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是目前教学工作的探求渠道。目前本校正在积极参与县教育和科技局的“自主互助”模式改革,也在尝试找到更适合我们学校的教学模式。
3.鼓励教师搞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本校今年成功申报了1个州级课题和2个县级课题,课题研究对教师的个人发展帮助是相当大的,并且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生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4.搞好“传帮带”活动,充分发挥骨干、名师的作用,带动全校教师专业发展。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抓住一切机会安排教师参与国培计划中的各种工作坊学习活动。
2.每学年保证每位教师有一次外出学习机会。
3.继续搞好和杭州帮扶学校的结对子学习,争取让更多的老师走出去,学回来。
4.学校校本研修活动实干实学,让每一次活动老师们都有收获。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学校为学生准备充分的图书,争取让学校无处不是书,无处不是读书人。教师领头读书,给学生制定晨读打分制度,分数列入每班一周考核,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各教研组定期举行作文、写字、数学知识竞赛,英语朗诵比赛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班级里推行“雏鹰争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开展好少年宫,做好优生培养工作,使特长学生得到发展。
5.制订好各学科的后进生辅导计划,在班级制定结对子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互助的形式互帮互助,共同学习。
(五)加强家校密切合作
1.建立家访制度并列如教师个人考核,加强学校与家庭教育联系,让老师完全掌握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让家长随时掌握自己的孩子学习情况。
2.班级教师建立QQ群或微信群,实现家长教师常常沟通,家长与家长常常沟通,假期学生与家长常常沟通。
3.每学期至少要开一次家长会,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情况,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家长培养孩子学习的长远意识。
4.集思广益,经常收集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良好建议和意见,找到工作的突破口。
(六)优化教育管理,做到“管理出效益”
1.优化形象建设。通过进一步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和师德师风建设,促使我们的学生树立“遵纪守法、勤奋好学”的形象,促使我们的教师树立“爱岗敬业、博学多才、乐于奉献”的形象,促使我们的学校行政领导“公道正派、富于创新、严谨治校”的形象。
2.优化教学质量管理,通过实施全员管理,形成从领导到教师,从学生到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管理格局。通过实施全程管理,能够突出体现“德、智、体、美、劳”一起抓;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一起抓;教与学一起抓;课内与课外一起抓;育人一线与后勤服务一起抓。从而有效形成教学管理的合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力。
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是个持久战,从校长到班主任,从班主任到科任教师,从老师到学生,从学生到家长、从食堂到宿管,从校园环境到家庭环境,从家庭环境到社会环境,环环相扣,一环都不能少,一环都不能松,我们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出去,引进来,才能有效地提升学校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