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平县水口镇中心小学 龙春林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理念具有滞后性
学生身心在不断成长,而美术教学的方式却原地踏步,这使得美术教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具体来说,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其生理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学生对事物、人物或事件的观察、判断、思维能力也在不断进步,但部分美术教师却没有针对这种变化进行教学方式的适度调整。
2.教学方式缺乏平衡性
小学美术教学方式上存在“教”与“学”的失衡现象。一方面,教师比较注重通过新型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导入来开展日常的教学,使教学的步骤更为紧凑和连续,使教学的时间增加,教学的内容得到了扩充,但同时也使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有所减少。另一方面,教师为了更加快速地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更多地让学生去创作、去创新,而不注重对创新思维养成的引导。“教”与“学”无法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容易使学生有思维而无实力,甚至走入创新的误区。
3.教学空间存在局限性
目前,大多数的小学美术教学依然局限于固定空间的教室之内,且学生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的工具也局限于画笔、剪纸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想象的空间。
二、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
1.更新教学理念,实现“教”与“需”同步
在这一方面,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既要注重对学生身心成长变化的观察,又要注重对教学理念更新换代的继承与发展。
例如,在一年级时教师可以按照“画你所想”的理念进行教学,让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象随心所欲地用美术画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帮助学生养成大胆想象、勇敢创作的思维。在三年级时教师可以按照“画你所见”的理念进行教学,给出一个实物(国旗台、操场等)、一个模型(一张名画的图片等)、一个情境(美术课、跳高、放学了等)让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画出来。以操场为例,有的学生可能只画出一个空旷的操场,而有的同学则可能画出带有游戏的同学、午后的阳光等事物的充满活力的操场。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放飞思维的好习惯,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2.创新教学方式,实现“教”与“学”相长
小学美术教育不仅要专注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使教师在教学中达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进步中激发教师创新教学方式的热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集体创作的方式,选择一个难度适中的美术题目。
例如,“模型创作——我眼中的校园(或某个城市、节日等)”等,来鼓励采用观察、记录、画图、手工制作等多种美术形式结合的方式来亲手“创建”一个校园模型,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可以用纸张、用画笔、用树枝树叶、用纺织布料、用橡皮泥等多种不同材质的材料,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观察能力来完成一个完整的美术作品,使学生在亲身实践和创作中得到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创新兴趣的调动。同时,教师也可以全程参与其中,在与学生的亲密合作和提供引导中更加了解学生的天赋和潜力,找到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和途径,为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3.拓宽教学空间,实现“教”与“展”共进
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美术教学空间的拓展不再局限于户外写生一种途径,通过互联网络设备与多媒体教室就可以达成。因此,美术教师可以灵活借助这一优势,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无限的空间拓展。
例如,在进行“色彩的和谐”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室,为学生提供世界各国色彩设计和谐的建筑物、风景、学生优秀作品等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在教师的介绍讲解和直接的视觉感官欣赏中感受色彩的魅力,在感叹和观察中学会模仿创作,并经过一段时间素材积累和练习来形成自己的色彩设计的特色和思路。
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措施应该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现为切入点,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空间创新来帮助学生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逐渐具备集观察、思考、创作、想象等于一身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