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屏县城关二小 杨玖兰
阅读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汉语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拓展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积累丰富优美的好词佳句,提升语文的写作水平。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处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数量的词汇,相对提高了阅读的认知与理解能力,因此语文阅读的主动性有所增强。语文教师就应充分利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利用多样化的方式深化其阅读意识,加强学生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
一、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现状
其一,很多教师仅仅依据教材来进行阅读教学,时刻以课本为依托,当遇到同考试不相关的文章段落时则直接略过或者简要概述,因而造成了学生也仅重视考试需要的课文内容,而顾及不到课外书目的阅读,以致无法有效地开阔视野。
其二,当前的语文课程教学往往只重视考试教育,许多课程安排均是设置课堂小测验或者每日练习来检验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测试来恶补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而导致学生没有额外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目,不能有效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以丰富语文知识与提升自我修养。
二、有效开展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灵感方面进行阅读教学。考虑到小学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可以将游戏引入课堂,将传统教学与新式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课堂,体会阅读的乐趣。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经常跟孩子进行阅读交流学习,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受多方面影响。首先,教师要在学生周边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其次,要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和成就感,多表扬和鼓励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激发阅读兴趣,从而有效开展课内外阅读衔接。
(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蕴含的意义,快速正确地读取信息,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就应当教会学生一些适用的阅读技巧。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和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如精读、泛读、浏览或略读等,并让他们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有助于增加他们的阅读量。提升其阅读能力与效率。另一方面,需要指导学生结合写作要求和阅读背景,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展开思考,品读文章、段落或词句,使学生学会紧抓重点短语或句子,理解文章字里行间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领会和理解文本作者的言外蕴含之意。通过理清文章脉络,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与神态描写分析其形象和性格。在阅读中若碰到不易理解的语句时,应当借助上下文的联系来理解,可以跳过个别词语的偏僻含义。另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置疑问,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并简单讲解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语句,指导学生善于准确理解重难点语句,进而使其灵活掌握并应用阅读技巧,提升阅读水平。
(三)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仅仅是向学生讲解教材中涉及的知识,阅读教学工作会受到时间及地点的限制,阅读教学的水平较低。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工作中应注意向学生推荐课外书籍,以此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突破教材对教学工作的限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学生在课堂上阅读了某一篇文本之后,教师适当地给学生推荐同一类型的课外书籍,抓住学生兴趣的小尾巴,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开展阅读,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了“故事两则”中《扁鹊治病》和《纪昌学射》之后,给学生讲其他小故事,事实上,这样的小故事有很多,如管仲与鲍叔牙的“管鲍之交”、林则徐“对联立志”、管宁与华歆的“割席而坐”、王祥的“卧冰求鲤”等等。再如,教师在完成《精卫填海》一课讲解后,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山海经》中的其他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注重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课外文学作品阅读予以指导, 鼓励他们积极阅读,提高其文学阅读的欣赏与写作能力。可以指导学生选择有关课本的阅读文章,学习和欣赏同一类型的文学作品,并学会思考和探索阅读问题,从中寻求新的感知和体会,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语文知识量,培养自主阅读的信心。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复习和巩固所学的语文课堂知识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针对各种题材和体裁的文学作品样式,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速率,还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吸收语文知识。对文章语言表现形式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力,为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与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在课堂上欣赏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同时,可以适当穿插课外文本的对照比较,让学生阅读和欣赏不同题材的文本,熟悉人物描写、情感表达与写作风格的不同体现方式,逐渐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鉴赏能力。
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到语文阅读的乐趣,调动其课内外阅读的积极性,启发他们利用习得的阅读技巧进行自主阅读,扩大课外阅读的总量。这样便可以借助阅读极大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陶冶文学情操,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及文学素养,全面发展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