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29日

小学生低年级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六要素

○ 剑河县城关第一小学 刘跃鹏

良好的学习习惯说起来简单容易,做起来难;坚持下来就更难。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也将收获别人收获不到效果。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习惯的养成,采取科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严格训练,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增强学生“一心向学”的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这是一个严密的训练过程需要各科任教师和家长的配合,也是一个接力赛,任何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所以教师要和科任教师家长紧密联系,这样严格训练学生才有效果。

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含很多方面,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知识特点,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例如,在小学低年级,主要让学生养成专心地听、说、读、写,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学习反思的习惯、勇于创新的习惯等。

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即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如写字时眼睛与作业本的距离太近,容易引起眼睛近视;课堂上多说普通话对生活中与他人的交往起到莫大的作用;做完作业勤检查,可减少错误的发生,可提高成绩等。这样不断保持下去,可以启发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自觉性,不要忙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就忽视。

四、老师感召,做出样范

学生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老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首先自己必须要做到。例如,平时要求学生书写要端正,老师在每次的板书中也要认真端正,让学生有一种赏心悦目的触动。老师在每次的作业批改中也要注意书写要工整,让学生在老师的感召下慢慢改正。

五、落到实处,适时评价

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需要在反复训练中养成,在训练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要注意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上课预备铃一响,老师必须去检查学生课前物品准备情况,看看是否已养成了这个习惯。又如,老师在批改课堂作业时,不能光看学生的答案是不是正确,还要注意学生的本次作业完成得是否及时,字迹是否端正,书本的保护上是否整洁。在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中,老帅适时、恰当的评价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笔者在低年级时就在班上设立一个红花评比栏,学生习惯养成好能坚持要适时给予奖励。抓住学生爱攀比的心理特征鼓励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老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微笑、眼神、手势和亲切的儿童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扬。

六、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中,老师要坚持不懈地指导学生去做,让学生渐渐进步,在感悟中学会做事,从而慢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数学课上,需要学生通过摆学具进行理解题意或算理,这就要求学生思想集中,听老师说明操作要求和操作方法,然后开始操作,提出的要求往往是训练的开始,必须经常训练,加以落实。在不断的积累中,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必会慢慢养成。

实践证明,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老师和家长长期不懈的努力培养,循序渐进地落到实处。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

--> 2022-07-29 1 1 黔东南日报 c194157.html 1 小学生低年级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六要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