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贯洞镇干团美娥小学 徐基斌
合唱可以培育学生的集体意识,并且作为音乐形式的一种,可以培养学生视觉、视唱、音准、音乐节拍等能力,发挥合作、协调的作用。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当中合唱教学占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位置,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相较于其他音乐教学形式,合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集体的形式呈现,需要每个参与的学生做到声音的统一、融合。
一、帮助学生养成合唱的意识
在小学高年级对学生展开合唱教学前,首先应让学生建立起合唱的意识,才能保证后续的合唱教学顺利且高效进行。树立“我们”的意识。在进行合唱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应当纠正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意识到合唱并不是“个人”的舞台,而是团体一起演唱合作的结果,需要集体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才能够完成,若是一个人出错,则会导致整个团队、整首作品的失败。所以,在进行练习时教师应当反复地提醒高年级的学生,不能只管自己的声部,还需要去仔细地倾听其他声部组成的和声音响效果。
二、帮助学生树立合唱信心
在进行高年级音乐合唱教学期间,教师首先要改变学生对于歌唱与合唱的态度,帮助他们摆脱羞涩,树立合唱的自信心,并积极地投入合唱活动中。具体而言,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合唱技巧,通过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师的歌唱示范,让学生逐渐学会开口唱歌与团队合作,在合唱当中表现自己的最佳状态。同时,要将重点放在性格内向且有自卑心理学生的身上,通过鼓励帮助他们消除对合唱的排斥心理,让学生以最佳投入的状态去进行合唱练习,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
三、开展趣味教学
任何事物有了兴趣的支持,会让人沉醉其中,并能够充分锻炼自身的探索能力与思考能力,合唱教学也是如此。很多学生对合唱的兴致不高,导致合唱活动的参与度不足。为此,音乐教师需要利用好小学生好奇心较重的特点,在合唱教学当中开展趣味教学,改变学生对合唱教学的古板印象。具体而言,教师要利用好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并创设情境,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且旋律动听的歌曲,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都担任一个角色。在来来往往的唱歌对话之中,提升学生的合唱参与度,促使生对合唱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注重基础,训练标准的合唱方法
为达到良好的合唱效果,需要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音乐演唱基础。但是小学生对曲谱、节奏、音节等要素都处于初级学习的阶段,相关知识的掌握不够,能力不足。因此,在开展合唱教学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音准练习与合唱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合唱当中的缺点,不断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在合唱当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尽快地投入到歌曲所表达的感情当中。综合以上方法,使得学生在合唱过程当中,各个声部都能够准确掌握音准、节奏等,实现高水平的歌曲合唱。
经过相对专业的演唱训练,提升学生的歌唱技巧,牢固音乐基础。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养成合唱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合唱信心、开展趣味教学等手段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构建高效的高年级音乐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