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民族高级中学 隆建坤
一、台阶式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能够体现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教材与学生这三个方面的相互协助与互动关系,并能将教学设计融入教学的所有基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方可称之为优秀的教学设计。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对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思想进行了集中指导,这些指导思想包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突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与互惠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结论与实践相结合,要体现语文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性与综合性;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正确引导,强调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统一;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语文学习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理论是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语文学科的鲜明特点是突出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性与人文性,这也是语文教学设计的直接理论来源,语文教学理论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实践经验的总结。
(二)台阶式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台阶式教学设计是基于语文教学设计的整体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模式。台阶式语文教学设计一直以来都是在原语文教学设计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发展的,语文教学理论基础对于台阶式教学设计也有很大的启发。台阶式教学设计必须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能正确认识到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特点,对于语文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台阶式教学设计属于语文教学设计中的一个分支,因此在进行台阶式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将基本原理正确合理地融入其中。
二、台阶式教学设计在朱自清《背影》中的实施
(一)《背影》的基本背景介绍及教学实用价值
朱自清,子佩弦,号秋实,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学家、诗人、作家与民主战士,所写的散文具有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等独特的特点。
朱自清的《背影》写于1925年,是一篇写事记人的回忆性散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一篇散文教学的典范篇章。1930年首次被选入语文教材,当时这篇课文出现在由上海青光书局出版、北新书局发行的赵景深编的《初中混合国语》一书。后几经波折,于1982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委托广西、广东、江西、湖北、湖南等五省的教学参考书编委会将《背影》编入教学参考书中,此后,《背影》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中被普及使用。
那么,《背影》出现在语文教材中有什么教学价值呢? 《背影》之所以会被选入语文教材中,是因为它符合语文教材的选文标准:首先,语文教材的选文应该达到三个维度、五个领域的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分别是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五个领域主要涉及: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根据我国著名教授郑桂华在她的文章《经典作品与经典课文——〈背影〉的语文教学价值解读》可知,《背影》作为语文教材的选文,主要有以下教学价值:一是符合社会价值观念的发展,有益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二是有鲜明的文体特点;三是文章内容格式简约明晰。由此,可知其教学价值主要表现为: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其行文风格具有别样的清丽之感;文中表现的亲情值得读者感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高雅情趣;在教学上符合文体教学。
(二)台阶式教学在《背影》中的实施
王荣生老师在其主编的《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十四讲》中曾说过:“课堂里原本不是老师的感受和理解,而是让学生去讲他们的感受和理解。”“所以建议一堂课设计两到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充分展开,每个环节的内容要能够让学生充分地落实。”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的时候,要突出并抓住三个关键点,即起点、终点、台阶。
台阶式教学设计中的起点一般是指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能理解和感受到的语文知识,以及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存在的困难,也就是学情分析。终点则是指学生学习完这篇课文所能感受到或接受到的语文知识,以及能解决课前遇到的一些困难,也就是学生在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习到什么,在这里也可以把终点称之为学习目标。台阶,也就是教学环节,一般在一篇课文中我们要设计的最佳的台阶量是两到三个,再则两到三个台阶设计中要让学生能够弥补落差。进行语文教学备课的目的也是为了确定在教学设计中的这三个关键点。还有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我们在进行台阶式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准备两个点,一个是这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另一个是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完成这个教学内容。
台阶式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如何形成并运用?本文以朱自清的《背影》教学为例。在一堂40-45分钟的课堂中,要怎么样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呢?首先,在教学《背影》这篇文章时,要考虑到的是学生拿到这篇文章有什么样的感受与困难。朱自清的《背影》一直以来都是被作为优美的抒情散文选入初中教材,在进行台阶式教学设计时,首先来看看起点。起点是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八年级上的学生在接触朱自清这篇《背影》之前,对散文接触不多,所以对《背影》进行教学将面临这样的学情:学生在散文知识点上的基础还很薄弱,对记叙性散文接触不多;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并运用语言品析的阅读方法。基于这样的学情,我们可以将《背影》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理解记叙性散文的特点;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通过理解并细细品味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台阶式教学设计的台阶一般为两到三个环节最佳,所以,在《背影》教学环节的台阶设计时,最好只设计两到三个环节,现将几个环节设计如下:
教学环节一:浏览课文、寻找背影。在浏览课文,寻找背影这一环节时,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以帮助学生学习:①本文共有几次写到“背影”?各出现在课文什么地方?②课文第六段望父买橘中,作者怎样描写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么详细?③你认为哪处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为什么?
教学环节二:质疑探究、精心赏析。在第二个教学环节中,要关注文中有关于任务行为的细节描写以及一些相关的关键词语与句子,让学生学会品读文中语言之美。这一环节中的具体活动可设计为:①仔细阅读文中第六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在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的,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②熟读第四自然段,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在文中有哪几个词能表现父亲这种心理变化的过程;③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环节三:情感升华、感受深情。在教学环节三中,我们主要是要品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为此开展的教学活动可以设计为:①在课文结尾也写了父亲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这是为什么?这个“背影”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②学生仔细品味自己记忆中的珍宝,回顾一下父亲或者母亲有哪些令你感动的细节,说说你所感受到的亲情;③根据学生对父爱的理解,进行仿写练习(具体台阶式教学设计模板见图所示)。
朱自清的《背影》是初中语文教材中重要的记叙性抒情散文,作为新时代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学方法上也要与时俱进,利用台阶式教学设计来设计本课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要把台阶式教学设计更多地运用到中小学语文课设计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