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邹雨薇
在三伏天气从省城回到七八百里外的家乡,看望年逾古稀的爷爷奶奶,原本不易。没想到见到二位老人,感觉到二老的热情如同这天气,说大孙女回来了,要搞点好吃的。马上杀鸡宰鸭。父亲说:她平时在省城吃得太好,回到家里就该简单一点,多吃蔬菜。我听了之后,赶紧响应,说:爷爷奶奶,我要保持身材,多吃素食,就吃你们种的蔬菜!
就在我们聊天时,母亲手脚勤快,早就拎了菜篮子去了屋后的菜园摘菜。奶奶获悉,赶紧追过去。我将手机充电后,也去凑热闹。
菜园不大,但分成四块小的,种满了茄子辣椒丝瓜苦瓜和黄瓜,还有一些豆角、西红柿和空心菜等,周边还有几棵橘子树,一派果蔬飘香的样子。奶奶见了我,说:要是房子不拆迁,住在原来的地方,种着原来的菜地,每年有你们吃不完的蔬菜和瓜果。母亲说:在这里也有这里的好处,离城区远,省得您这么大年纪了老是进城去卖蔬菜,让我们担心。奶奶笑道:现在好了,楼房被拆了,住到这瓦房里,种的菜也刚刚够大家吃,你们就不要再担心我们了。
回到房子里,爷爷已用电饭煲在煮饭,父亲忙于清理冰箱里的东西。奶奶见了,把爷爷、父亲和我驱逐出厨房,说:家里烧柴火的,烟多,你妹去看电视吧,我跟艳萍(母亲)做菜。
这个年代还烧柴火,似乎很落伍了,但爷爷奶奶一直保持这个习惯,无论是拆迁前的房子,还是拆迁后的房子,都请人砌了柴火灶,在大锅与小锅之间的火道上还安装了鼎锅。奶奶经常在屋前屋后披荆斩棘,加上一些树木修枝,很容易积累柴火。父亲是个作家,受爷爷奶奶的影响,他也很喜欢柴火灶,说只有柴火灶冒出的炊烟,才让人想起什么是乡愁,什么叫人间烟火。
大约半小时之后,桌上就摆满了菜:辣椒炒肉、苦瓜炒蛋、冬瓜汤、茄子辣椒丝瓜豆角四合菜、空心菜、凉拌海带丝、糖醋西红柿。
我像一个小馋虫,陪爷爷守在饭桌前看电视,每上一个菜,我就用筷子夹起来尝味道,接连说:好吃!还是家里的菜好吃!当大家围桌坐下之后,自己很虔诚地为爷爷奶奶夹菜,爷爷问我还有什么要求。自己看了看,忽然问:家里有没有面条?奶奶说:有,在碗柜里!
自己马上跑进厨房,找到面条,用开水焯过之后,马上放进大碟里,端到餐桌前,再加入一些辣椒炒肉、苦瓜炒蛋与四合菜,搅拌之后再加入一些胡椒粉,就变成了热干面。大家吃了,接连点赞。
看见亲人们高高兴兴吃饭的样子,自己感觉特别幸福,因为这种感觉对于常年漂泊在外的我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
记得汪曾祺先生曾说过:“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因为人在他乡,时常想念家里的亲人与美食,更容易滋生乡愁。而此刻,跟亲人们共餐,才发现家乡是那样有恩于自己,那一鼎一镬里皆是朝朝暮暮的恩情!而朝朝暮暮的恩情,不正是家人团聚时这碗里的人间烟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