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 黄小凤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新高考制度既给我们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针对新高考制度的变化,笔者结合实际,对高中地理课堂互动研讨活动设计开展初探,课堂效果较好。
一、新高考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
1.新高考的特点
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对高考科目、考试安排和录取方式等进行全面改革,被人们称为“新高考”。考试方法是不分文理科,语文、数学、外语属于必考科目,而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属于选考科目,考试科目组合性增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从选考科目中选三科作为高考科目。由此可以看出,新高考模式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突出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采用灵活性和综合性的都强评价方式,不再只看总成绩,从而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2.新高考对本校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
(1)对地理学科高考地位的影响。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仅有文科特质,也包含较强的理科特性,受广大理科生的青睐。新高考下理科生也能选考地理,因此,地理参考人数大幅度增加。
(2)对地理教学方式的影响。新高考更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传统填鸭式、试题战等教学方式必将向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情境探究等教学方式转变。
(3)对地理教师的影响。新高考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同时教师评价机制也会发生一定改变。
二、高中地理课堂互动研讨活动设计方法
1.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是前提。“书到用时方恨少”,尤其是地理课堂更需要一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通古博今的地理教师。例如,在教学“地域文化”这节课中,列举各地地域文化差异,建筑上可以说比萨斜塔、巴黎圣母院、北京故宫等,饮食可以说法国的面包和葡萄酒、古巴的咖啡与雪茄、中国的四大菜系和酒文化等,服装可以说中国苗族与蒙古族服饰、中国与美国的结婚礼服、欧洲与中国的传统服饰等,还有语言、文字、丧葬文化等等。为什么地域文化有差异呢?要回答好这个问题,所要涉及的知识有很多,包括区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和区域的发展历史、风俗习惯、政治建设等社会经济要素。由此可见,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不仅平时要勤于研究课标、教参、教材,构建知识体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还要不断开展学习,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
2.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境。符合生活实际的地理课堂情境,能让学生自然进入角色,产生浓厚的自主学习兴趣,有效打破定式思维的局限,增加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地域文化”课堂活动设计时,让学生身着不同民族服装,展示地域不同所产生文化不同。让学生对地域文化进行直观感知,再由直观的现象到理解内涵,进而建立良好的地理思维,为深层次的探究和学习奠定思维基础。
3.问题设计是“互动研讨”活动设计的灵魂。教学活动设计的灵魂是问题的设计,在良好的情境中,好的问题能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直达目的地。现以高中地理知识“农业区位因素”为例,创设学生是一个拥有一亩地农民的情境,问题:(1)这亩地你想种什么?(2)这里的自然条件能满足你种的农作物吗?(3)如果用它发家致富,你还需要考虑哪些社会经济因素呢?为什么?(4)你成功了吗?问题(1)学生当家做主引起兴趣→问题(2)和问题(3)结合实际对农业区位因素进行分类深入分析→问题(4)给予学生不同程度的肯定,可以是成功种植了农作物,也可以是成功发家致富,也可以是理解知识。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由简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探究学习,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学会一种方法,形成一种思维。
4.多媒体教学助推“互动研讨”的“活力”与效率多种教学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互动研讨”带来“活力”与“效率”。在“地球运动”的教学中,书本上静止的地球开始运动了,学生的思维也开始运动了。在“水循环”的教学中,一滴水开始了它的旅行,我们也一起跟着它一起经历了“水循环”。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着知识的存在,感受着智慧的潜入,感受着大脑的充实,感受着心灵的满足。
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实时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一定要具有代表性,因为它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并做出简捷、精辟、深刻的分析,从中了解学生对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接受和理解的程度,哪些已达到了目标,哪些还有差距,及时调控教学进程,调整知识信息的再输出,扬长救失。
在新课改这一大形势下,做好地理课堂研讨活动的设计,巧妙创设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有效互动,使枯燥的地理课化为有趣、生动、形象的趣味课,使“互动研讨”充满“活力”,课堂充满“活力”,从而提升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