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五中学 杨菲菲
音乐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学科,它对于提高初中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课堂上进行的唱歌教学是加强学生音乐素养的基本手段,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通过范唱、发声训练等方式,带领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唱歌技巧,进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一、重视范唱对音乐课的重要作用
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唱出好听的歌曲。学生要想唱好歌,需要音乐教师的合理指引,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自己就必须要以丰富的感情进行范唱,并对歌曲的内涵进行语言说明。音乐从本质上来说是情感的表达,如果学生对歌曲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刻,在自己唱歌的时候就不能通过正确的唱歌方式表达出歌曲的内涵。教师的范唱是学生学习歌曲的模板,虽然可以通过音响以及伴奏的使用,达到帮助学生熟悉歌唱节奏的目的,学生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标准依然是教师的范唱。教师在教唱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展示换气时间,强调歌曲的音色以及节奏,以有感情有技巧的范唱, 增强学生对歌曲的体会,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表达力。
二、注重发声训练教学
能用优美动听的韵律进行歌唱,重视合唱教学和多声部教学,是新时期对初中音乐教学的要求。然而,孩子们正处于发育期,声音会发生变声,若不能对孩子们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那么唱歌很难达到优美动听的效果,而且不科学的唱歌方式还会损害孩子们喉咙。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应对孩子们进行规范的发声训练教学。进行发声训练,是为了提高声音的力度和灵活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使用科学的唱歌教学法组织教学。通过长期的发声训练,孩子们便能够掌握唱歌的一些方法,自身的唱歌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对中学生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是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三、灵活运用歌词说唱训练
说话方式是否正确,会影响到唱歌练习的效果。在歌唱训练中,学生在气息作用的影响下,其发音会比单纯的发声训练更自然、清晰。因此,教师可先让学生独自练习说读歌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对其进行向胸口叹气发声的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便能轻易学会声音和气息的结合,进而更加科学地完成真假声的过渡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控制训练时间。每次训练的时间以 10 分钟为宜,并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不要过度用嗓。
2.科学选择训练方法。在练习同一个曲目时,教师要注意选择不同的方法,以免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没有了兴趣。例如,在演唱《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曲目时,可集体唱,或者二重唱。
3.做到坚持以恒。发声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则不能收到理想的成效。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音乐教学
在多媒体技术广泛用于课堂教学的今天,音乐课堂上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原声带的歌曲,利用课件展示与所学歌曲有关的背景资料等,这样既可以改善课堂的气氛,增加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又能够让学生体会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的美妙,使学生切实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激发对音乐的热爱,为唱好歌曲打下基础。同时,音乐课堂也是一个互动的课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展示自己,或者将学生喜欢的音乐剧加以排练,使学生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例如,在学习《我爱你,中国》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感受,并播放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各地的建设成就,提高学生对国家对党的认可度,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以深刻的情感体会为唱好歌曲打下基础。
初中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音乐学科本来就应该给学生带来快乐,缓解学生繁重的心理负担。音乐教师需要结合音乐学科的教学目标,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音乐的美,感悟艺术的美,使学生在音乐课上有充分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