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31日

地理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

○ 黎平县第四中学 吴江华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评价体系的出台,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将由过去单纯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转变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转变,这样才能体现出高考改革中引导教学的核心要求。但就目前来看,我们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特别是教育相对落后地区的教师并没有针对这个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做出尝试,依然沿袭以往的经验组织课堂教学,没有重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导致了学生出现高考考的跟老师教的不一致,得分率下降。为此,本文结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谈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说说在课堂实践中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性表述,是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之后所形成的解决真实情境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学科思维,学会用地理学科视角认识世界,并能用学过的地理知识、方法和思维解决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因此,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主要就是体现在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重点就是在我们平常的地理课堂教学之中。我们只有在平常的地理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挖掘教材,深刻理解地理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品质,才能做到做好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同时才能应对新高考对学生的要求,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二、地理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误区

尽管为了落实高考改革,相关部门针对高中一线地理教师也做了大量的培训,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学习的效果欠佳。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教师没有足够重视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二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重点在课堂教学,而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重视学生实际,进行“一刀切”式的教学。三是教师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不够,理解欠准确,没有精准地将地理核心素养定位到课堂教学当中。因此,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在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还存在不少的误区。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忽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仍然沿袭以往的教学方式,仍然以传统的讲授知识为主。总是认为只要学生背得住就一定考得好,总是以为只要学生多做题,就能考得好。没有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这就导致了学生没有形成应该具备的地理素养,学生难以将知识迁移到具体的地理真实情境中去解决问题,当然学生也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将教材知识与地理核心素养做有效结合。新高考的备课必须是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备课为中心,必须在备课中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读理解,将教材编写意图了于胸中,将教材知识与地理核心素养做到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才能让学生运用地理的区域眼光认知世界,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思维,同时具备应有的地理实践力。

(三)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没有融入地理核心素养。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侧重于就知识而设置。而高考改革过后,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课堂教学问题设置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问题不但能够巩固重点知识,还能突破难点知识。因此,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问题设置,我们必须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的问题设计中,而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就知识的记忆而设置问题。这样的课堂,学生只是在学习知识,没有将知识转化为地理核心素养,没有学会知识的运用,更谈不上地理思维品质的提升。

三、课堂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考改革的核心在于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那么,高考用什么来引导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呢?笔者想,就是用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来引导我们的教学。我们只有深刻地把握所教学科的核心素养才能做到科学合理的教学,只有准确的理解所教学科的核心素养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因此,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将地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中的每个环节,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也是我们落实课程标准的基础。下面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说说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在备课中重视地理核心素养与教材编排意图的无缝对接。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对课堂教学目标及达成目标的方法手段的思考和设计,是对教材知识整合与核心素养的融合,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设定。这当中,较为重要的是备课时如何将教材知识与地理核心素养无缝对接。笔者的做法是:首先应该对教材的编写意图进行解读,将教材编写意图与地理核心素养进行有效融合。其次,我们应该将教材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再将地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及人地协调观科学合理地穿插教学的对应环节中,特别是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环节。再次,在备课过程中教学重点难点设定时,充分重视地理核心素养的地位及作用,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核心进行备课设定,让学生在学习重点知识时不断形成自身的地理核心素养,在突破难点时内化地理核心素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科学合理地融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环节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流程,是引导学生学习的程序式手段。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应该有预定的知识传授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地理核心素养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教师的引导,在每一个具体的学习环节中都能得到培养。

例如,在新课的导入环节中,我们大多数老师都侧重于如何吸引学生,如何生动有趣,从而忽视导入环节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如在农业区位这一课的导入环节中,笔者的做法是先播放农业生产活动小视频,让学生获得充分感性认知,再让学生思考农业生产活动的利与弊,并展开讨论,上升为理性认知,并由此引出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就是人地关系和谐发展重要方面,进而学生会带着人地关系论这个核心素养进一步深入学习农业区位的知识。这样的处理,不但能让这堂课得到很好的导入,还能让学生认识到人地和谐的重要性,并为后续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问题探究变为地理核心素养的升华。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在合作中学。因此,现在的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都会设置有合作探究这一过程,但大多数探究活动的设置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层面,并没有上升到地理核心素养的升华层面上,这种探究将直接导致学生很难将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之中,很难运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决新问题,不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只有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但得到知识的提高,还要得到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才能叫完整地落实课程标准,不然这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已。

例如,在探究气候的影响因素时,我们必须要非常重视区域认知这个地理核心素养,因为不同的区域尺度,影响因素是不同的。如果在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没有这个意识,那么学生很难准确地把握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只会照搬课本知识,只会答题错误,并且没有形成良好的区域认知思维。

新高考的实施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是挑战,对学生的学习也是挑战。但如果我们深刻地领会我们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只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地理核心素养这一主线,备课时将教材编写意图与地理核心素养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融入地理核心素养,将学生探究活动由知识探究变为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定能让学生在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但学到知识,更能学会用地理的眼光去认知世界,用学过的地理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不断地提升学生自身的地理学科素养。

--> 2022-07-31 1 1 黔东南日报 c194329.html 1 地理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