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 杨文坤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在作业或考试中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一部分学生对于一样的错误还屡犯不止。有的同学简单地把同样的错误归纳为粗心,并没有分析错误的原因,甚至很多同学没有建立错题集,少数有错题集的同学也只是简单地把题目进行订正,并没有深挖题目出错的原因,更没有采取措施来纠正该类型题目出错的策略。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笔者采取了以下两个策略。
一、探寻学生作业和考试中数学错题的错因
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五花八门,常常“吃一堑,却没长一智”,所以找到错题的错因在哪里对下一步提高数学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平时的课堂、学生作业、考试中发现以下几个错因:
原因一,在教师布置作业的情况下,由于学生该知识点已经遗忘,学生急于去做题,从而导致错误。
原因二,基础不扎实,数学概念理解不透,公式、定理使用条件不清,没有把题意理解清楚。
原因三,做题时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想当然,不加思考进入误区。这是非常可怕的行为,这就不用谈会与不会了。训练做题正确思维程序,做题不能套熟题,照猫画虎。
原因四,答题时间分配不合理,有些学生由于怕考试时间来不及,看题速度过快,审题不清楚。
原因五,心理因素影响,考试时,迫于心理压力心理烦躁,难免出错。考生有时碍于有时间限制,多少有点害怕做不完后面的题。
原因六,审题不认真,审题一怕漏,二怕猜。审题要想清晰,必须要客观。
原因七,答题不规范,在答题过程中自己潦草或者字迹不清。
二、错题的策略研究
1.建立错题集和使用错题集
要求学生都建立错题集,改变学生对错题集的错误认识,要求学生对平时作业或考试中的错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整理错题,进行分类整理,对高三的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要学会分析错误的原因,重视查错。大多数的学生喜欢照抄正确答案,对原来的错解置之不理。这样的订正并不能改正错误,下次做到这样的题,还是会错误重现,因为旧错就像是个隐患一样寄生在头脑中,虽然暂时被掩盖过去了,但是总有再次爆发的时候。所以,要彻底深究错误的根源,知道错在哪里,用红笔重点圈注,再依自己的思维订正在旁边,千万别被书上或老师给的解题步骤牵着鼻子走,因为这是别人的思维,不是自己的,照猫画虎,不能理解从而融会贯通。
最好能经常复习或同学交流时讲讲自己的错误,来提高改错本的纠错效能。每周末,把自己的改错本回顾总结下,不是简单地看,而是动笔再做一次。或者跟自己的学习伙伴一起重温错题,讲解给对方听,让对方提问题,自己回答,防止一知半解。
老师从旁督促和指导也很有必要。没有老师的检查和批改,很多学生的改错本都流于形式或不能坚持使用。
2.教师利用好学生的错题
从教师教的角度来分析,很大原因是老师缺乏对学生在该知识点上有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思维误区的预见性,不能把问题消灭在课堂上。
(1)教师要定期检查和反馈学生的易错点。学生只能找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但同类问题未必会举一反三地因为错一次就不会再错了。老师在课堂小测或布置作业时,注意到知识点的考查,也要归纳近期频繁出现的错题,建立学生错题集,以变式题的形式出现在作业中,这样能让学生全体参与订正,以达到巩固错题的目的。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教会学生在错题的旁边写上相应的注解,如本题的考查点是什么?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与之相关的题目是什么?考察什么知识点?知识点弄懂了吗?还写出此类题目减少出错的策略,这样就达到建立错题的目的。
(2)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改错。同样的题目,正确的答案是一样的,但错误的思路却是不同的。教师应注意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同样的一道题,由于错误的点不同,注意的方面也就不一样。也许学生错的点不是本题的主要考查的刚学的知识点,而是其他已经学过很久的知识点。否则,教师讲解了半天,学生听了半天,还是没帮助。所以不要先入为主,先看看学生的错误过程,找到错误所在,对症下药。如果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的错误一一了解,可在学生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个体的错误,及时改正。
(3)教师也应主动对学生的错题进行收集与诊断。特别是复习阶段,教师可以按知识点和按学生名字进行错题分类设档,或者设一些专题,如证明题常见错误等。错题的选取方法:通过对每天学生的作业进行拍照,及时归纳总结作业中已做过的错题;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学生的典型错误;对试卷中的错题扫描,把错误的过程截图归档。经常把错题投影回放或印发知识点典型错题档案或建立学生错题电子档案,让学生参与找错改错,有时改正一道错题比做对一道题的效果更好。错题电子档案可以就个体类型分析其失分原因,及时纠正、补缺,并把错题集中,变换方式,反复练习,直到确实扎实掌握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