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31日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

○ 凯里市赏郎中学 刘书琴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化学核心素养的五大要素,总结起来就是要求学生可以清晰意识到:在微观和宏观这两个层次中化学现象发生的变化,理解化学反应涉及的变化及平衡的观念,牢固掌握相应的化学模型以及建立模型的方法,深入探究化学实验,培养创新能力。基于此,对新课标中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创新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一、引言

高中的化学科目学习所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传统的教学中高中化学老师一味地传输理论知识,教学进度快,学生知识空洞,只能在脑海里抽象想象化学实验现象。没有具体客观的化学实验,并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应高度重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和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形成方面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和实验教学的不可替代性。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实验教学的首要目标。其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要求学生通过直观的实验观察,来牢固掌握物质形态、物质变化,并对这一变化作出分类。(2)变化观念和平衡的意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内容的学习时,可以更加清晰且直观地认识到物质是变化的、运动的,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分析和研究物质运动条件及原因。(3)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在实验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依据物质性质、变化来提出合理假设,然后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假设,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化学现象和化学模型二者间的关系。(4)科学探究、创新意识。教师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更具价值和深度的问题,还要精心设计实验方案。(5)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使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三、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首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一些教师忽视对教学新理念实施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合理使用,导致化学实验教学的灵活性、创新性不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不深刻,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单纯从“语言”层面来理解化学知识。其次,学生本身对参与化学实验操作的兴趣就不高,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沦为了听众,导致最终的教育效果离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时普遍缺乏动脑、动手的能力,严重阻碍实验教学发挥其实际作用。再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一些教师仍旧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真实诉求。最后,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科学研究的手段是以思维能力扩散为支撑,在缺少思维性的前提下,将无法实现知识的发散。

四、新课标中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创新

(一)化学教师应把握化学核心素养的实验内涵和要求

教师应该研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倡核心素养理念,大胆改革实验教学。教师在讲解课本化学实验时应要有“小创新”,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素养。实验中一些不够绿色环保、实验装置较复杂且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的,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实验教学课堂的气氛和提高学生能力,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应要研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化学实验的要求。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大胆进行实验改进与创新,要改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改进和实验创新。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化学实验,教师还可以安排“家庭实验”和“趣味实验”,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深化学生社会责任

传统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注重教材知识的传授,部分教师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被动地学习化学知识,将学生培养成考试的高手,而实际操作能力却不强。而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开展高中化学教学,除了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外,同时还要提倡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培养,以培育学生的化学兴趣、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给高中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在实际教学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关教学情境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深化社会认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中化学教师既可以将生活中学生司空见惯的化学现象引入到课堂上,向学生询问这些生活现象产生的原因、影响和作用等,活跃高中生的思维,也可以借助演示实验来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一边观察教师的演示操作,一边和教材中的化学知识点相对应,感受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判断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变废为宝,自制化学实验器材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物品,经过合理改良能够变成具有价值的化学实验教学器材,增添实验课堂的趣味性,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教师应要注重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能够用来改造成化学实验器材的“废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促进化学思维的有效形成,引导学生形成“变废为宝”的意识,善于自制化学实验器材,从而增强教学实效性。例如用完的眼药水瓶加工成为胶头滴管;把注射器加工成分液漏斗;用没用的木棒替代玻璃棒等。

(四)基于教材实验目标,强调实验教育功能

教师要从化学实验创新设计中查找和聚焦“问题”。如实验中是否存在缺陷,针对一些化学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器材、实验装置不够环保,或者未能产生理想的实验产物等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另外,化学实验设计创新要突出特色。结合实验目标,可以围绕实验主题,融入拓展性实验活动,指导学生就实验步骤进行归纳,增强学生实验动手设计能力。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要跳出“照方抓药”的刻板思维,注重实验的改进和创新设计。创新化学实验,不仅不能脱离实验初衷,还要落脚于对问题的解决上,结合实验育人功能,最大化地挖掘实验的知识价值和素养内涵。

--> 2022-07-31 1 1 黔东南日报 c194332.html 1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