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县第三中学 徐峥嵘
相对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的内容多、范围广、难度深,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一下子很难适应,从而有一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却,有厌学数学的情绪;甚至有的干脆放弃数学。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兴趣的培养
做任何事情只有了兴趣,才能有推动力,同样,学习数学也是如此,要想使学生有较强的数学能力,首先要让他们对数学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数学能力得到增强。因此,教师应该把古今中外的一些经典数学实例让学生了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例如,我们数学中“π”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公元三世纪用“割圆术”求得π的近似值,祖冲之在公元五世纪又进一步求得π的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现在利用电子计算机,已有人把π的值算到小数后几十亿位。又如,古希腊的毕达格拉斯学派证明不是有理数的过程;还有我国当代数学家华罗庚在数学史上的成就。
二、审题能力的培养
审题,简单言之,就是理解题意。理解题意是我们解题的基础,若是题意理解不清楚,不知它的具体含义,要想解一道题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名词。例如,平方、开方、根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整式、分式、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是百分之几、多百分之几、减少多少、减少了多少倍等等。注意一些关键的字意和容易混淆的文字叙述,如[~公式~]除以[~公式~],[~公式~]除[~公式~]等等。指导学生注意易混公理的区别,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等。明确题目中已知条件的直接性和隐含性。如下图:已知∠A+∠B+∠C=360°,那么AD平行于EC吗?为什么?
三、信心的培养
农村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差,作业书写不规范,运算速度偏慢,技巧性不强,间接推理欠缺,思维方式单一。因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困难遇到较多,大大地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多用一些鼓励的语言,让他们有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年龄特点,布置难易程度适中的题。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体验成就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自信心。
四、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农村中学生因受历史、地理、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制约,知识面不广,思维开放定势,思路不活跃,解题方法单一,不利于开放思维的培养,因为开放性数学是灵活的、多样的,数据的处理和图形的变化是复杂的,条理逻辑性抽象,但这类题可激发学生探究它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应多举一些开放性数学题的例子。要指导学生进行开放性题,教师自己首先具有开放性题的能力,要多学习这些技巧性数学题的能力,具有这方面的一定知识水平;同时利用现代教学工具进行演示,找出其中的规律,让学生去观察——猜想——结论,使学生能够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五、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存在很多的数学问题,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数学有这样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如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表:
问题:
1.对于某个地通话时间,出现两种计费方式一样的情况吗?
2.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计费方式更省钱吗?
因此,教师在教学这类题时,首先让学生去观察、理解题意后,教师可以用这些语气来导入:“同学们,你们都使用过电话吗?我们在使用这些电话时,它们的计费方式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电话的不同业务,计费方式也不同,那么,怎样选择哪种计费方式更合适我们使用呢?”然后再进行问题解答。另一方面,教师带学生到一些超市去了解一下超市售货方式,如打折、买一送一等售货方式。
通过上述几方面的教学实践,农村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增强了自信心,思维能力得到开发,而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