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旁海镇中心幼儿园 杨娟慧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是推动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区域活动能据供给孩子们更多的个体活动空间,幼儿能按照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在自由、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最佳方式。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际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为区域活动创设物质环境
我们根据幼儿发展需要,逐步设立了区域娃娃家、农家小院、美工角、图书角等,本着合理布局,便于流动的原则,在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方面,我们认识必须创设和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此目标。在材料的投放上我们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目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 二、发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主活动的,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我们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为了让幼儿适应区域活动都独立地参与,教师对幼儿每一点创造都表示欣喜,给予鼓励,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另外,在区域活动指导中,要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相互促进。
三、在做做、玩玩中,激发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
—个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活动过程是适应幼儿的心理需要,幼儿主动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做做、玩玩的活动,适应幼儿求知、愉快、探究、体验的需要。这种需要一旦被激发,便使幼儿的主动活动有了可能,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内在动力,使幼儿充分地投入到活动中。 四、在区域活动中创设有助于幼儿学习的环境
教育是特殊的社会环境,是—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幼儿心理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它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外部动力。要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的环境,引导主动活动的过程中,将教育环境内化为心理需要,促进身心的发展。陈鹤琴先生倡导: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就让他自己想,鼓励幼儿发展自己的世界。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的自主探索。
五、提供开放的区域活动空间、时间,让幼儿在活动中满足自主性的需要
根据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幼儿园阶段是培养自主性的—个好时期,这一年龄孩子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活动范围扩大了,喜欢尝试探索,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产生较强的独立愿望,怎样满足他们的需要呢?
1.空间的安全性。虽然孩子具有一定自我保护的能力,有较强的规则意识,不需要时时处处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但毕竟是个孩子减少和清除环境不安全因素是对区域环境的基本要求。
2.空间的方便性。提起卫生人们就会与干净、整洁联系在一起,而对于幼儿的活动环境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采光。光线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视力,增设的区域之间必须光线充足。
3.空间的动态性。区域活动具有动态性,孩子在自然状态下由—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增设的空间必须方便幼儿进出。
重视幼儿自主性,特别要强调调动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要更新观念,对自己的工作不断反思,加以改进,要深入到幼儿中去,成为他们的亲密伙伴,了解和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有的放矢。总之,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自主性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