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平县重安镇第二小学 杨胜斌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模式,针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特征等,优化课堂的教学方法,以高效的教学方案来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掌握,为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及素养的提升做好铺垫。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数学概念的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的高低,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借助教学情境、实践应用等途径,对数学概念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探讨,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技能水平,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中年级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化的关键阶段,在学习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数学概念知识时,无法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知,小学涉及的概念知识繁多,而这些看似相互独立的数学概念之间却隐藏着非常强的关联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将这些零散的概念知识进行合理的串联,才能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数学体系,这一点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然而,就目前的小学中年级数学概念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在讲解数学概念知识的时候,都会忽略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联性,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的数学概念串联成一个系统性的知识结构,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讲清数学概念关键词
数学概念是对一些客观现象的抽象概括,在数学教材中往往以几个关键词组合而成。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可以抓取数学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合理的拓展讲解,将晦涩难懂的数学概念进行简化,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多边形的物体,引导学生对其特征进行观察,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对多边形进行分割或删补,尝试将复杂的多边形拆分成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然后整合学生的讨论结果,对其进行分析和补充,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概念认知。而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概念的掌握,还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在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中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在概念教学中的学习效果。
三、在对比教学探究中弄清数学概念的本质
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对比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抓取数学概念中的重难点,带领学生挖掘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仔细了解其形成的过程,借助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数学概念进行重组和认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在概念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实物教学,为抽象的数学概念赋予具体的形象,并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感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图形面积”这一数学概念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导入、形成、掌握和应用的步骤,一步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记忆与掌握,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并对比图形周长的概念,让学生在思考、总结、概括、验证的过程中,对图形面积的概念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如此一来,遵循了小学生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学生探究更深层次数学知识的基础和关键,由此可见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基于此,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加深自身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认知,在教学中准确抓取其中的关键词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对比教学、实物教学等活动中,挖掘数学概念的本质,了解其存在的意义和应用的价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认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