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02日

雷山县达地水族乡:

党员带头致富 领跑乡村振兴

本报讯 (通讯员 李玲玲) 近年来,雷山县达地水族乡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积极发挥党支部核心引领作用,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因地制宜多方面发展种养殖产业,形成了以小黄牛、白茶、稻田鱼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生态黄牛打开“致富路子”。近几年来,黄牛养殖已成为雷山县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里勇村党员王德良说:“里勇村自然环境好,‘达地火烧皮’品牌名声早已在外,我便主动带头养牛15头,目前已收入12万余元。村里的农户看到我养殖小黄牛有了赚头,纷纷主动加入养殖。”目前,达地水族乡5头以上养殖户16户,散养户207户,实现小黄牛常态化存栏1600余头,年出栏最高3100余头,实现出栏产值4600余万元。下一步该乡计划盘活闲置的9个小黄牛养殖场,届时可补栏小黄牛700头左右,以规模性养殖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全乡1000户以上农户散养小黄牛。

水乡白茶泡出“产业生活”。达地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王玉超,前几年结束了长年外出打工的生活回乡创业,带领群众依托当地白茶特色产业成立合作社,使全村搭上产业发展“致富快车”。去年,村合作社1850余亩白茶收入300余万元,拿出45%的收益用来支付采茶农户工钱和茶叶加工等费用,茶产业每年带动1万余人次在家门口就业。据悉,达地水族乡现建成茶叶面积2.18万亩,人均近2亩,500亩以上集中连片茶园6个,建有茶叶加工厂7家。2022年上半年,全乡茶青产量达38.9吨,实现产值约1100万元,惠及农户1400余户。

稻香田鱼充实“荷包袋子”。 “稻田养鱼好处多,鱼不但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还可以翻动泥土促进水稻生长,实现稻香鱼肥双丰收。” 里勇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德清信心满满地说。据悉,稻田鱼养殖一田两用,等到了秋收时节,水稻成熟,田里放养的鱼也进入收获期,每亩稻田可以养成40-45公斤田鱼,可增收2500元左右。

茶畜循环打造“绿色水乡”。以前因为草料不够,该乡村集体发展小黄牛产业需要向外购买大量牧草,现在乡里积极探索“种草—喂牛—牛粪—还茶(还草)”的生态茶畜循环经济模式,鼓励村民利用荒山荒地种植皇竹草等高产牧草,提升小黄牛养殖自给自足的能力。据了解,达地水族乡有2.2万亩茶园,1.6万亩稻田,小黄牛产业项目又配套了350亩牧草种植,可以有效利用养殖场降解后的粪污作绿色肥料,切实推进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发展。牧草每年每亩可产20吨新鲜牧草,350亩每年就可产7000吨新鲜牧草,每年可增收210万元。

--> 2022-08-02 雷山县达地水族乡: 1 1 黔东南日报 c194438.html 1 党员带头致富 领跑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