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穗中学 雷国湘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期,初中政治的教学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接触到的新生事物越来越多。这其中有好的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思维,但也有有害的一面,即其中的不良因素对自制力比较差的中学生来说是一种考验,再加上教师和家长不能时时监督,学生容易犯错误。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要求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从教师应遵循新课程改革,在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德育中来,让“德”扎根学生心灵。
一、初中政治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2-15岁的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发育期,此时学生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基本趋于成熟,智力迅速发展。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也日渐成熟,但存在过渡性和动荡性的特点。此时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正处在构建的时期,因此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避免学生出现因为情绪或情感的一时冲动而做出错误选择、误入歧途的状况。
现阶段我国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技术发展迅猛。尤其是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在全球都处于优势地位。各种网络信息爆炸式地增长、不间断地更新,信息的快速交换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使学生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能观赏全球的风景。但另一方面,互联网上的一部分信息也存在虚假、暴力等问题,这些信息的传播对三观还没有完全固定下来的初中生而言会起到不小的冲击作用,甚至会给意志不够坚定的学生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从现实的角度来讲,我们并不能将世界上所有的带有消极影响的讯息全部消除,因此学校和教师能做的就是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路线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能够判断对错、明辨是非,坚强抵抗各种不良信息的荼毒。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的课程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就要注重从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四位一体地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二、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要求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从目前的初中政治教学来看,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中考的压力,让学生不得不接受灌输式教育。这种教学方式看似安排紧凑,却没有真正的教学效率。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只能被动地学习,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学生课堂学习方式单一。初中生还要面临初中结业考试和高中升学考试,教师和学生要共同承担应试教育和升学所带来的双重压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更多的是对课本内容的讲解与知识点灌输,对于其他相关内容的延伸少之又少;而学生承受的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和填鸭式的记忆。虽然课堂过程紧凑、课程内容繁重,但实际上所起到的德育教育效果并不是很好。学生无法充分发挥他们作为课堂主体的主观能动,不仅教学效果达不到期待值,而且并不利于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
三、在初中政治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做法
(一)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向学生渗透德育知识,能让学生在 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政治教学的效果。 在初中政治的课堂上,任课教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并成为一个合格的引导者和倾听者。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教师应提倡学生多发言,并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根据学生的观点洞察学生的内心,当发现学生的思想出现偏差时,应该对学生及时进行疏导和纠正。在课堂上力求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充分感受到尊重。
在其他时间的学校生活中,作为学生的政治任课教师,应该发自内心地呵护学生、关心学生,把学生当成朋友,多与学生聊天和谈心。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该先想办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后再根据事情的具体情况和严重性进行相关教育和必要批评。同时,要注意“对事不对人”,在批评教育时要注意语言的组织和用词的准确,注意对学生自尊心的维护,不要因为学生犯过错而对其戴上了“有色眼镜”。教师还应引导同学之间互相关心、真诚相待、互帮互助、勇于承担,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班级环境。以避免出现学生为了逃避问题或者害怕被批评、被孤立而私自采取了不可取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现象。
(二)通过丰富课堂活动,进行德育升华
初中政治课程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状态,作为了教学的出发点。德育教育在初中政治课程当中的渗透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也对学生的初中政治学科的学习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一些生活现象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判断,给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交流;给一些有典型性、启发性的案例、资料,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给一些价值冲突情境,让学生自主去比较选择,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实践、锻炼,创造较大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去挖掘事例背后的价值核心,要敢于、善于把舞台留给学生。通过多种活动的组织来增强学生对于政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政治课堂的学习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加强自我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拥有坚强的意志力,形成正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师身体力行,引领带动
作为初中政治学科的任课老师,要坚定理想信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并且要身体力行地使这些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影响并强化学生的思维和举止,为学生起到一个积极的榜样带头作用。此外任课老师还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家校联系,了解学生平时在家里的基本情况和生活习惯,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
(四)古为今用,聚焦生活
思想品德的课程理念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孝敬父母、尊师重道、艰苦朴素、勤劳勇敢、正直善良,这些美好的品质在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任课教师在初中政治课堂的讲解中,应多多弘扬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带领学生进入诗书典籍,让他们感受中国古人的睿智。同时教师可以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入手,根据某些不道德的社会生活或者一些违反法律规定被通报出的社会新闻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从节庆活动和课堂宣教聚焦到学生的生活细节,如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懒惰,他就让孩子回家帮忙洗碗、收拾房间,给父母洗脚、捶背、揉肩。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将德育的种子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而面对一些被通报出的具有恶劣影响的刑事案件,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警示学生:法律不是儿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触碰法律的红线就会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因此要树立正确思想,从根本上杜绝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同时,教师应根据案件性质的不同,为学生普及相应的法律常识。教育学生拥有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告诉学生生命的珍贵,应当珍惜。
教师在初中政治教学的课堂中,不仅要向学生教授课本知识,更要让学生明白德育教育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生活有着深远而长久的影响。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教师是青少年“拔节孕穗期”的“耕耘者”,一定用勤劳和智慧浇灌出祖国的花朵,为他们指点迷津,引领人生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