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02日

初一数学教学创新的策略

○ 凯里市第二中学 杨雄军

初一不仅仅是中学数学教学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学生从小学向初中过渡的关键时期。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好桥梁作用,以更新颖的策略方法来引导学生提升学习水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之后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与探究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初一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此,针对初一数学教学创新策略探究应给予足够重视。

一、 向学生介绍初中数学特点

为了能够顺利地帮助学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让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之后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为学生介绍初中数学:一方面,可以围绕实例来将初一数学教学的内容介绍给学生,可以围绕图片、实物和模型来为学生提供引导,或者是在黑板上,将常用的数学符号罗列出来,从直观上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明确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存在的联系与区别。深入初中后,数的范围发生了变化,“负数”概念引入后,初中数学也从之前小学学习的“正整数、正分数、零”逐渐拓展到了“正数、负数与零”的有理数范围。还有就是数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以一个字母,或者是含有字母的式子去进行一个数的表示,引用方程去解决应用题也更加便捷。通过以这种方式来与学生沟通交流,既可以让初一的学生对这一阶段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及其特点有初步了解,也有助于学习兴趣、自信心的提升,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抵触情绪,为之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 教学中要做到深入浅出

首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坚持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授课内容不仅要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要做到与学生认知规律特点相符合,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也能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印象。在数学课堂上,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非常重要,关系着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尽快地调整好状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探究当中,也决定着学生之后能否对所学知识作出熟练灵活引用。如以“有理数的乘方”为例,在讲解这节课时,由于学生对生物上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点还未作出深入了解。对此,为了学生理解、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在具体讲解中,可以以“平行折纸得到纸的层数”或者是“拉面制作的过程”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在讲解概念知识时,可以通过比较、举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其实质、含义,并有效引用应用到之后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如以“整数和负数可以用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为例,在具体讲解中,就可以结合学生认知特点与现有知识经验,来试着列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实例。如,比赛当中的得分、扣分,还有河流水位等等,引导学生真正从本质上理解所学数学知识。

其次,在传授新知过程中,对于现在所讲知识内容和小学数学之间的联系要给予准确把握,指导学生结合现有知识经验来进行参照、对比、补充拓展,以此来完善数学知识结构的构建,实现对新知识本质的准确把握。如以“有理数”为例,就是基于小学阶段对数的认识这一基础引入的负数,同时,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当中也引入了符号运算。但在运算法则上,和小学数学阶段的运算法则存在一定差异,在具体讲解中要先引导学生明确运算结果的符号,然后将符号法则视为讲解重点。

三、 教学中恰当引入数学故事

数学发展史当中有很多故事,其中能够将知识的形成发展充分反映出来。对此,为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丰富授课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对数学故事的恰当引用来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对以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巩固,并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数学名人有关的故事,以此来进行具体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为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知识,以及科学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如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在正式讲解之前,其教师就引入了生活中的鸡兔同笼这一故事: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多少只鸡和兔?先让同学们理解理解兔子和鸡的头和脚之间的关系推出它们分别是多少,在学生呈现出怀疑的表情后,教师便恰当地引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知识,为之后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探究做好铺垫。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不断推行下,初一数学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应充分尊重、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不同层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初一数学活动的设计组织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还要注重轻松、愉快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吸引更多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通过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提升。

--> 2022-08-02 1 1 黔东南日报 c194472.html 1 初一数学教学创新的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