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万兆川 杨艺)近日,走进岑巩县龙江河沿岸,成片的绿色稻海映入眼帘,稻田里秆壮穗齐,长势喜人,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今年我在都素村发展杂稻制种150亩,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奖补政策。比如我们这个又香优三系每一亩补助100元,对于我们种植户来讲提高了收入,我们发展杂稻制种很有信心。”龙田镇都素村杂交水稻制种大户何洪智说。 因家中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何洪智没有外出务工,在家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成了他增收致富的渠道。
“今年种植杂稻制种的农户都可以申请奖励性补贴,种植又香优的农户每亩可以享受100元的补助,其它品种每亩可以得到30元的补助,今年都素村有25户申请了奖补。”龙田镇都素村党支部书记杨纯凯介绍道。
为推进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向纵深发展,岑巩县整合项目资金,不断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制种技术指导、奖补等一系列政策,大力培植骨干企业、农民合作社与专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构建种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据了解,岑巩县是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杂交水稻制种历史悠久。近年来,岑巩县将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列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群众”的模式,通过“反租倒包”带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吸引了国内多家大型种业公司到岑巩县建立基地,全县制种面积常年保持在3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