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柱县民族特殊教育学校 危正敏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其教育对象比较特殊,学生自身不理想的条件,使他们更应该接受良好的教育。只有依靠教育,才能帮助学生适应以后需要独立面对的社会生活。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特殊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应用语文沟通交流的能力。特殊学校的学生在智力等方面存在缺陷,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必须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借助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由教师单一讲解的枯燥模式,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增加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乌鸦喝水》教学时,教师可以下载乌鸦喝水的动画视频,这样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大大降低了教师的语言工作量;其次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智障学生虽然对某件事物的关注度不会集中起来,但是他们热衷于看动画片等,因此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在语文教学前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 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理解新的知识,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被激发,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例如《皇帝的新装》一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一个肥胖男子光着身子(只穿一条裤衩)在大街上的画面,问:“他是什么人?”有些同学就会回答: “疯子。”有些回答:“乞丐。”阅读过课文的同学就会回答: “皇帝。”接着,教师又提出:“请大家给他设计一件服装。”同学们通过丰富的想象,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设计。有的说给他设计一套西装皮革,让他变成一位名副其实的老板; 有的说给他设计一套运动服,因为他太胖了,需要锻炼来减肥;有的说他是皇帝,应给他一身龙袍。那么,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两个骗子是怎样给皇帝设计新装的呢? 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
三、 运用多媒体增强学生感知能力
在特殊学校教学中创设学习氛围,多以语言、动作、图片和简单的实物来烘托气氛,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学习内容。 尤其是特殊学校的学生因为各种天生障碍几乎没有什么字词知识的积累,更没有语言文字的感知,因此语文素质较低。特殊学校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设计能够提供文本、图形 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甚至是人工智能。例如教学生字时,借助动画演示来分解生字的拼音、发音与笔画。当他们看到屏幕上不断变化的字词、听到标准生动的发音时,就会觉得有趣,从而自发地跟着一起读。同时,用手练习着书写的笔画,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注意力,加强学生的语感。语文课堂中充分的交互性能够创设生动、直观、 形象的学习氛围,使特殊学校语文教学图文同步、声形一体,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四、 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老师和学生在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合理使用多媒体,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特殊教育学校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避开学生的劣势,让他们学习语文知识,如视障碍的学生一般听觉会很敏锐,口头表达有障碍的学生一般模仿、肢体表达能力更强,因此要充分利用不同学生的优势进行教学。如前所列《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教师在播放动画时可以一边播放一边设置悬念,并向学生提问,要学生在课堂中互相讨论问题、交流想法,并且一起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多媒体对这个故事过程的展现以及课堂讨论,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启发了他们的大脑思维,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
五、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在对特殊教育学生语文作文的分析中可发现,普遍存在语序混乱、词不达意、主题不突出、内容空洞等问题, 这需要运用有别于手语的方法对学生的作文教学进行重新定位。要以构建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特殊教育学生创设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的环境,而且使其贴近特殊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如,语文教师采集大量特殊学生日常生活的照片、视频等素材,然后再附上简单的文字描述,编辑成漂亮的电子相册,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播放出来,或者拷贝给学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和运用。这些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的照片或视频能够使学生在遇到相似的场景时,激发他们内心对语言运用的热情,这显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展示写作素材,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够在观察和感悟中完成作文写作。
总之,在特殊学校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双面性”,因此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时必须要紧紧围绕“以生为本”的原则,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此实现特殊学校语文教学的目的,培养具备适应社会能力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