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03日

镇远县实施拔尖乡土人才培养“双百计划”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 付光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近年来,镇远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批示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州委人才工作部署,大力实施拔尖乡土人才培养“双百计划”(县级培养100名以上、各乡镇培养100名以上的拔尖乡土人才),培育了一批善经营、懂技术、能示范的拔尖乡土人才,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一、实践探索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乡土人才工作“大格局”。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将“双百计划”纳入县委人才工作总体布局,构建由县委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教育、医疗、民政、农业等部门和乡镇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将实施“双百计划”作为部门党组、乡镇党委党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党委(党组)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二是强化政策设计。组织部门牵头制定“双百计划”实施方案,统筹做好培养、管理和服务工作。各乡镇、有关部门配套出台本地、本领域拔尖乡土人才管理服务细化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发展思路和保障措施。三是注重跟踪问效。以召开组织工作推进会为契机,要求各乡镇报告“双百计划”人才培养落实情况,及时了解工作动态。每年开展一次专项调研,对各乡镇拔尖乡土人才培养情况调研评估和分析研判,提出持续完善跟踪培养的意见建议。

(二)拓展选拔渠道,推动乡土人才队伍“大集结”。一是精准选拔对象。按照“政治可靠、群众信赖、具有潜力、好中选优”的原则,通过“村(社区)推荐、乡镇审核、县级认定”的方式,选拔1300名乡土人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其中,县级重点培养100名、12个乡镇各培养100名。二是科学划分类别。培养对象确定后,按照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农业人才、教育人才、医疗人才、文化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六大类人才进行登记造册。其中,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包括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农民企业家等;农业人才包括养殖大户、种植大户、农产品加工能手等;文化人才包括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民族艺术工匠等;社会工作人才包括乡镇社会事务办干部、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党员等;医疗和教育人才包括乡村医生和乡村教师。三是建立信息台账。收集培养对象信息,建立县、乡两级人才信息库。县级重点培养的100名拔尖乡土人才包括村级组织后备人才20名、农业人才35名、教育人才10名、医疗人才10名、文化人才15名、社会工作人才10名;乡镇培养的1200名拔尖乡土人才包括村级组织后备人才300名、农业人才420名、教育人才120名、医疗人才120名、文化人才120名、社会工作人才120名。

(三)注重教育培训,促进乡土人才素质“大提升”。一是聚焦短板抓培训。按照“贴近实际、补齐短板、提升能力”的要求,把培训课堂转移到生产一线,根据村级产业发展短板,开展实用型、技能型培训。例如,今年3月,镇远县 氵舞 阳镇甘溪村为帮助群众补齐辣椒种植技术短板,邀请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到村开展现场培训,共培训辣椒种植户20余户。二是搭建平台抓培训。借助县名人才工作室、产业基地等平台,通过专家讲座、现场教学等方式强化培训。例如,今年6月,举办首届“名城乡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沙龙活动,培训乡土人才30余名。三是整合资源抓培训。依托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城市资源,选派拔尖乡土人才到发达地区学习现代管理理论和经营方法。例如,在2021年11月,组织3名乡土人才赴中山大学培训,重点学习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村集体经济培育等内容。

(四)坚持严管厚爱,增强乡土人才使命“大担当”。一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对发挥作用不突出、致富带富能力不强以及违法违纪的,及时进行调整;对新发现的优秀人才,可动态作为“双百计划”培养对象。二是建立帮带联络机制。将7名获得州级以上荣誉的乡土人才纳入县级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联系服务对象,由县领导联系服务。要求乡镇每名班子领导至少联系7名拔尖乡土人才,强化对拔尖乡土人才的政治引领,引导乡土人才珍惜荣誉、发挥作用。三是建立荣誉申报机制。积极组织拔尖乡土人才参与县级以上人才荣誉申报,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镇远县有3名乡土人才被评为州级“三名工程”名人才、6名乡土人才被评为州级“双百计划”拔尖乡土人才。四是建立职称评定机制。组织乡土人才参与职称评定,让其更好地发挥作用。目前,有镇远县报京乡邰木香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邰土芝被评为“民间艺人专业中级工艺师”;镇远县羊场镇许乃红被评为“园林园艺高级技师”。

(五)积极投身实践,引导乡土人才干事“大作为”。一是带强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拔尖乡土人才在专业、行业领域的智力、技术和资源优势,采取现场指导、观摩学习、实践锻炼等方式,传授群众实用技术,形成示范效应。例如,镇远县黔康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首批州级“双百计划”拔尖乡土人才许乃红,带动162户群众种植天麻840亩、带动31户群众种植食用菌120亩。二是带领技艺传承。以继承和弘扬传统技艺技能为基础,鼓励引导优秀乡土人才充分利用自身特长,发挥“带领技艺传承”的作用。例如,镇远县古城北侗手工刺绣厂负责人、州级“名绣娘”邰土芝,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培训刺绣人才60余名。三是带动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乡土人才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发挥乡土人才对当地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例如,镇远县果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第二批州级“名种植能手”代轩章,带动全县200余户农户发展精品水果3万余亩。

二、经验启示

(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压实工作责任。党管人才,核心是党领导人才工作,这是必须坚持的政治方向和原则要求。镇远县积极构建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乡镇和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乡土人才工作格局,制定实施方案,强化督导考核,推动各级党组织扛起“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压力感。

(二)坚持拓展渠道选才,扩大人才储备。乡土人才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充盈乡土人才“蓄水池”,要善于发现乡土人才,建立人才数据库,将乡土人才作为宝贵资源加以关注、培养和使用。镇远县通过摸底调研、组织推荐等形式,层层挖掘、动态掌握各行各业的乡土人才,建立专门信息库,为今后的培养、使用、流动和培训等提供了依据。

(三)坚持精准施策育才,提升综合素质。乡土人才大部分来自基层一线,他们拥有一定手艺或者掌握一定技术,但文化素质不高,急需参加能力提升培训。镇远县根据乡土人才素质提升需求,通过搭建培训教育平台,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乡土人才培训,不断提高乡土人才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提升乡土人才综合素质。

(四)坚持多管齐下用才,形成示范效应。人才的作用不只在创新创造,关键在于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镇远县通过建立完善乡土人才动态调整、帮带联络、荣誉申报、职称评定等工作机制,积极搭建乡土人才干事创业平台,鼓励和引导乡土人才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引导乡土人才发挥创富带富作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单位:镇远县委组织部)

(备注:1亩=0.0667公顷)

--> 2022-08-03 1 1 黔东南日报 c194533.html 1 镇远县实施拔尖乡土人才培养“双百计划”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