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平县永从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吴显辉
随着初中学生应试压力的不断增大, 对体育课堂参与性逐渐降低。出现这种现象,还与学生自身体质也有关系,许多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很少参与劳动锻炼,而体育课中需要参与一些体育锻炼, 就会影响学生参与意识。
一、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
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培养合作能力,缓解紧张学习带来的压力,为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教学,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与身体灵活性。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身心素质非常重要。
二、初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较低的原因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校往往过于强调文化课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将体育与音乐、美术等美育课程视为“副科”,分配时间少,达不到课程标准中的课时规定,教师不得不将学习内容不断压缩,甚至只是针对考试内容进行反复性训练,教学内容十分单一,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参与性自然难以提升。
初中生参与体育运动较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本人。这包括学生对体育运动重要意义的认识程度、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自身体质等因素。有些初中生缺乏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或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产生不良情绪体验,形成消极的体育态度,对体育行为产生阻碍作用,参与体育运动的程度低。
社会、家庭给予学生的升学压力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也很大。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重点大学,而考大学的唯一标准无非还是文化课成绩,所以绝大多数家长都不希望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运动场上。久而久之,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剥夺,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被泯灭了。
三、提高初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策略
(一)教学模式多元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试着转变自己身份,以朋友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共同学习体育知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立定跳远”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依照花名册将学生划分成几组,把自己划分到某个小组中,安排每个小组的组员轮流担任记录员、裁判员等工作,为各小组成员跳远成绩打分。通过参与课堂模式,能够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让学生对体育教学感兴趣,自然就会积极主动参与进来,这样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良好促进作用。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不是单方面的灌输,初中体育也是如此。教师必须对教学活动主体进行强化,并开展针对性教学, 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让初中体育教学发挥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进行动作练习, 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可以进行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并且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安排对应的分层练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在体育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师做好教学引导。为了优化初中体育教学,教师则应当做好教学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体育学习状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教师需要在学生运动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体能情况,并且定期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随后为学生的体育技能以及体育训练方法进行科学指导。而对于一些在体育方面具有良好天赋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加强针对性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体育锻炼,甚至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互动,让学生参与各项体育比赛,改变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改变学生参与度低的学习问题,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科学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法来对教学过程加以改革,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体育水平的快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