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05日

自然教育视角下幼儿园教育的建构路径

○ 凯里市第七幼儿园 廖成丽

幼儿园实行自然教育具有依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注重幼儿身体关怀的重要意义。现代幼儿园教育应从制定弹性时空标准转向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创生型课程、增强幼儿学习体验三方面,实现幼儿园教育逐步回归自然、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一、幼儿园自然教育概述

自然可以有以下两层意思:一是大自然,即与幼儿接触的自然环境,教育要服从大自然的法则;二是顺应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本文的自然教育就是指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下、在劳动中接受教育,是以自然环境作为背景,以教师作为中介,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让幼儿融入大自然的一种教育方式。自然教育着重品行、品德、习惯的培养,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这种教育可以从自然、他人和事物三方面获得,只有使这三方面相互协调并作用于幼儿的身上,才算是良好的自然教育。

二、幼儿园自然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1)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理论,将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可见,幼儿认知发展的前提是感知,通过感知周围的环境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在幼儿园中,通过自然教育活动的探索和游戏,儿童会有意或无意地感知事物、认识事物,丰富自己的知识。在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游戏内容能促进幼儿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例如,小班在“观察秋天落叶”的活动中,通过对落叶特征的观察,展开分享,幼儿会发现不同的叶子有不同的脉络,树叶边缘的形状、颜色都不同。教师提出“为什么有的叶子会被风吹落?有的叶子不会被吹落?”“树顶的叶子和树中间的叶子哪个更容易飘落?”等问题,引导幼儿展开思考。通过对树叶飘落时状态的观察,教师带领幼儿展开一场游戏,即利用自己的身体模仿树叶飘落。同时,教师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如果你是一片落叶,你想飘到哪里呢?”因为自然教育的开展是以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大多是儿童感兴趣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自然教育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2)形成积极良好的生活态度

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地区有50%的家庭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弱点”。家里的爱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每当遇到困难,都会有人替他们解决,但这样就使幼儿丧失了独立的生活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幼儿园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幼儿园的自然教育活动中,儿童总能探索出新的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解决问题,使幼儿获得成就感,培养幼儿不怕困难的勇气与态度,让幼儿在不断地活动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与习惯,并应用到生活中。

三、自然教育视角下幼儿园教育的建构路径

(1)立足自然:幼儿园教育的应有之义

自然主义是学前教育初创期的重要特性,幼儿园在实践自然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引领幼儿回归自然、拥抱自然、探索自然,具有依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注重幼儿身体关怀的重要价值。自然主义教育流派主张关注儿童的天然属性及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儿童的兴趣、需要及学习经验,抨击和反对压抑儿童天性的超前学习内容和机械的教学方法。幼儿是自然的一部分,有其特定的天赋自然属性,在自然教育中能顺应幼儿的发展规律及充分释放孩子固有的自然天性。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期的儿童大部分时间处于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阶段,感官是其获取经验的主要途径。幼儿园实践的自然教育正是以建构直观、形象及可感知的自由环境为目的,以此为依据由简到繁地合理安排游戏与教学活动,增强幼儿与自然的对话,真实体验事物的形状、特点、变化、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注重站在幼儿的立场上思考、了解每一个幼儿,掌握其真正需要及理解的内容。提倡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自主探索、游戏和学习,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自然主义教育对遵循幼儿本性的发展规律,激发幼儿主动发现、探索及感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2)遵从天性:激发幼儿真情实感

幼儿园游戏活动兼具教育性及自然性,是幼儿自然天性及本能所推动的活动需求。在园内,可以策划以游戏为主题的活动日,多维延展游戏时空,打通班级与班级的界限,在其中设置如主题餐厅、超市、服装店、博物馆等贯穿角色扮演游戏、建构游戏、音乐游戏等不同种类的游戏活动,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及空间进入沉浸式体验的游戏。教育者不能把游戏当作实现教育目标、获得知识的手段。在游戏活动进行时参与、引导幼儿的游戏,对游戏施加教育性影响,但不加以控制及评价,保留游戏的内在精神及品格,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得到充分享受、体验及表达。在园外,为幼儿建构自然环境下的游戏活动。在自然环境下,通过体验自然的乐趣与挑战,幼儿会更容易进行创造游戏、体育游戏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创设自然游戏环境,在适宜的场地上建设沙池、铺设草坡植物等,投放铲子、小水桶、小水壶、管道等低结构自然材料,辅助幼儿自己建构游戏、设计游戏规则、选择游戏伙伴等,激发幼儿想象力及体验性。也可以设置安全的攀爬器械与活动设施,组织幼儿进行体育游戏,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幼儿体质。

自然教育具有内在性、无意识性,是激发个体创造性潜能、适合儿童本质的教育模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 2022-08-05 1 1 黔东南日报 c194750.html 1 自然教育视角下幼儿园教育的建构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