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榕江县忠诚镇安乐幼儿园 陈莎莎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操作和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合作来实现自主学习,增长见识,自主发现,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对幼儿的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及情感发展都起到良好作用。因此,幼儿教师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资源,为幼儿创设自主游戏环境并适时进行科学指导,以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和谐发展。
一、幼儿教育中自主游戏的重要性
(一)在自主游戏中形成自我认知
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探索事物,他们清楚自己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在游戏探索中了解自己能力的界限,知道自己能爬多高、能提多少东西、能跑多快等。通过自主游戏,幼儿可以体验到自主感,在自我发现的过程中享受快乐,测试自己的胆量,体验成就感,建立自尊与自信。
(二)在自主游戏中提升自我技能
幼儿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能获得第一手的经验,在活动中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并在不知不觉地吸收信息。在既定的环境里,通过观察、模仿、想象、探究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渐渐地形成正确的意识,积极高效地完成游戏活动,使各种技能得到提升。
(三)在自主游戏中发展自我情感
在自主游戏中,幼儿可以大胆地去玩去探索,可以自由表达情绪,通过与同龄人的互动,学会合作、关爱、分享、协商、遵守规则、解决冲突等社交技能,促进自我情感的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学前教育中幼儿自主游戏的优化策略
(一)根据幼儿园实际条件,合理创设自主游戏环境
幼儿的自主游戏需要环境的刺激,教师要根据幼儿园现有设施,合理安排自主游戏区域,使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幼儿园的室外有广阔的操场,有小树林、小山坡、小池塘、沙水区,教师要合理安排户外游戏场地,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以便于幼儿自主参与到游戏中。在室外的小山坡上,教师可以设置小树桩、小水沟,让幼儿练习在树桩上平衡走,跳过小水沟等,促进幼儿平衡能力与弹跳能力的发展。又如,在户外“小木屋”里,教师可以适当投放一些锅碗瓢盆,便于幼儿开展“娃娃家”或者“小厨师”活动,将生活技能融入实际游戏之中。
(二)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自主游戏兴趣
在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适宜的游戏材料非常重要,它对于幼儿来说应具有启发性与可操作性。例如,在数学游戏中,教师投放高矮不一的娃娃玩具和排序卡片,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会发现这些娃娃都是一样的,只是高矮不同。于是,他们根据排序卡片上的箭头,对娃娃进行从高到矮或者从矮到高的排序。当有顺序排错时,他们在发现后会主动纠错,进行正确的排列。当幼儿能正确进行高矮排序了,他们心中会升起自豪感与成功感,教师可以适时表扬, 肯定他们的自主发现与自主探索,激励幼儿进一步的探索学习。
(三)加强游戏指导,提高幼儿游戏活动的效果
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及时掌握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整体情况,准确把握介入游戏的契机,适时必要的指导,提高游戏质量。教师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扮演适宜的角色,适时给予幼儿帮助和暗示;也可以通过眼神、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进行隐性指导。例如,在小班“瓶瓶罐罐真好玩”的主题游戏活动中,两个小朋友在往瓶子里面塞豆子,一个的瓶子里塞了小半瓶豆子,摇起来时瓶子发出响亮好听的声音,而另一个的瓶子里塞满了豆子,不管怎么摇都没有声音,于是这个小朋友很快对游戏失去了兴趣。这时,一旁观察的老师轻轻地走过去说:“你看看他的瓶子有什么不一样?”在老师的引导下,这个孩子发现豆子不能装得太满,便连忙将自己瓶里的豆子倒掉一些,拧紧瓶盖,高兴地摇了起来。
总之,自主游戏,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并从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懂得遵循幼儿的内心,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把自主权归还给幼儿,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探索、自由成长的幸福家园,体验最纯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